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在黄鹤楼因崔颢的诗而搁笔的事,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有记载,未必是空穴来风。不过李白既然搁笔,恐怕最主要还是一个字:“服”。
既然服,说明它好,也就成为李白学习模仿的对象。但李白又未必真服,他是当世大诗人,这次输了一招,总还是想找回来的。
他有两首诗,都可以看出崔诗的影响。一首是《鹦鹉洲》。诗的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模仿的痕迹很明显。另一首,就是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了。
诗的写作年代,一说是被“赐金还山”赶出朝廷以后,一说是流放夜郎遇赦返回之后。
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隋、唐以后,昔日王气不再,令游人至此,都会发思古之幽思。李白也不例外。当他登上遥对长江的凤凰台,望着如画美景,思绪万千。也许他突然想起了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于是锦词丽句冲口而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把崔诗的四句,浓缩为两句。占了如此地步,下面的诗就好写了。
颔联承首联之意,感叹往事。三国东吴时这里是京城,现在,吴宫旧地的花草,都埋入无人行走的幽径了;东晋时期,这里也是建都之地,但那些风云人物(“衣冠”在这里指贵戚士大夫)已经成为丘墓中的枯骨。物是人非,让人感慨系之。
颈联一转,十分有力。“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眼前之景,极富想象,极有情致,而且极其开阔,其艺术性是超过崔诗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估计李白写到这里,会感到出了一口大气,因崔诗搁笔的压抑应该一扫而空了。这两句诗,也确实堪称千古绝唱。
李白被逐被放,虽然口里说自己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寻仙访道去了,但是他毕竟是李白,他不可能像王维一样去潜心事佛,不问政事;也不可能像孟浩然一样忘情山水田园,他的胸中,始终沸腾着匡时济世、杀敌报国的热血。尾联有些许期望,但更多的是无奈。朝政被群小(浮云)把持,长安大概是回不去了。
这首诗是李白不太多的七律中的一首。李白不太喜欢受格律限制,和宋代苏轼填词不受格律限制一样,都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宋王灼《碧鸡漫志》评苏轼语)。李白此诗也不完全依照格律,比如第三句、第五句当粘而不粘,反而用对。第四句、第六句仍用对,等于把平仄关系完全颠倒了,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此诗的艺术魅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