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译文

叶(shè)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名句解读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为儒家经典名著。它是一本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个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经典故事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古碑。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马伫立,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仔细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他也是勤学的典范。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警枕”。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曾醉心于学习。他们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我,都曾“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任何人只要全身心投入到某一项自己觉得值得投入的事业中,一般都会有所作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