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
出处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曰,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
——刘蓉《习惯说》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思而不得其解,就起身绕着屋子踱步。屋里有一个小洼,直径约一尺,并逐渐侵蚀扩展。每次跨过,总会被绊一下。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此屋,回头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收拾好,又怎么去治理天下呢?”
名句解读
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经典故事
看着别人拥有骄人的成就,而自己却是如此普通。每当如此,我们是否想过、问过自己:我做好了成功路上的点点滴滴了吗?伟大的成就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靠一点一滴的辛劳浇铸而成的。
东汉少年陈蕃,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其父老友薛勤劝告他时,他竟慨然道:“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诚然,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扫天下”也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纵观历史,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如荀况在《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如道家至圣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陈蕃虽出此言,但他在20岁左右就举孝廉入仕,拜为郎中。不久,其母病故,陈弃官行丧。三年后,刺史周景任命他为别驾从事,他却因与周景政见不合,又弃官而去。在这之后,地方政府曾举荐其为方正,率直的陈蕃再次推掉。一直到太尉李固举荐,陈蕃这才离家为官,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陈蕃在乐安任太守时,正值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弄事之时。有一次,汉顺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的梁冀写了一封信给陈蕃,让陈蕃为他做一件事。但陈蕃却不以为然,梁冀的信使来找陈蕃,陈蕃拒而不见,信使便假称大将军求见。陈蕃一怒之下,用皮鞭将信使打死了。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当然为一贯飞扬跋扈的梁冀所不容,他在皇帝面前一番“声讨”,陈蕃便被贬到修武县做了一名县令。幸运的是,由于陈蕃在任时政绩显著,没过多久,汉顺帝再次起用陈蕃,拜为尚书。灵帝时,陈蕃已官至太傅。陈蕃的仕宦生涯,一直处在宫廷争斗的动荡之中。作为东汉的大臣,他要么与专权的外戚争锋,要么和弄事的宦官相抗。《后汉书》的作者,南朝宋人范晔在评价陈蕃时这样说道:他贤能树立风声,不计个人荣辱。在朝纲崩乱之际,与奸佞之人同朝争锋,以至于最终惨死在这上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传达的道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光说不练,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自己的事业中去,而不应该分散精力到与事业无关的地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