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语出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曰:“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来人静,鸟儿栖居在池塘边的树上,僧人月下归来轻轻敲叩寺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因此留下了“推敲”的典故。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证“推敲”之必要,或写幽静的境界。
例如
①当人们孤零零地生活,连什么叫开门待客也不知道时,世态之炎凉、冷漠就足可见一斑了。唐人贾岛名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对门讲敲而不讲推的学问,于今可越发令人赞叹不已。(摘自言言《敲门》)
②一轮皓月正当头。皎洁的银光洒在我和小庙身上,真有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景趣。(摘自蔡志宇《夜上峨眉山》)
③无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还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摘自王开岭《寂静之音》)
④经常,就需要把一个自然段翻来覆去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推敲,放了稿下班回家,脑袋里还回旋着那几句话,看到底删哪个字更合适,一如唐朝诗人贾岛作《题李凝幽居》时的痴迷:到底“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好,还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好,一推一敲反复玩味……有时,干脆删掉文章中可有可无的一个自然段。(摘自伍荔霞《一路跋涉》)
⑤“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然这时没有僧、月相伴,但是也别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况味萦绕心头。(摘自国靛青《缘系天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