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表达技巧借鉴·分类说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文表达技巧借鉴·分类说明

例文

□匿名

“秋风响,蟹脚痒”。这句谚语是很有道理的。每年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时,大量肥美的河蟹就应节上市了。

河蟹也叫螃蟹,动物学上叫做“中华绒螯蟹”,属于甲壳动物。圆形,身体上部有甲壳、有柄长眼、腮、胃、口等;下部有背甲、脐、肠子、肛门等。左右对称的肢体两边生有一对大螯、八只脚。

甲壳和背甲是蟹的天然“盔甲”,当蟹遭受侵害时,它在甲壳保护之下,用大螯来抵挡,还击敌人。

一对大螯不仅是蟹的武器,也是它的捕食工具。蟹跑得快全靠这两只大螯和八只脚。它有一种奇特的本领,当一只螯被敌人咬住时,会自行脱落。不久以后,又会重新长出一只,经过几次脱壳,恢复原状,这是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特殊机能。

蟹的颜色会变化。蟹色主要由甲壳真表皮中色素起作用,活蟹是花青色,煮熟后是橘红色,这主要是原来的色素在高温下,发生了分解。

蟹用鳃来呼吸,但不同于鱼鳃,蟹鳃长在两背甲内,由一楞楞鳃片构成,被坚硬的头甲盖住。它可生活在陆地上,不会干死,就是因为鳃中存着较多的水分。

“横行公子竟无肠”。古人认为蟹是无肠的。然而在蟹脐正中,有一条黑色隆起的带子,这正是蟹肠,蟹肠上通蟹胃。蟹胃是附在甲背下方的白色小囊。胃中存有半消化的腐败食物。因为它的周围都是肉、蟹黄(卵块),人们吃蟹时,应当把这不卫生的蟹胃去掉后再吃。

蟹的一生中,较长时间在水中生活,有时躲在河岸边的洞里,它怕强光照射,因而白天一直躲在阴暗处,到晚上才出来活动、寻食。

蟹是海里生,河里长的动物。每到初冬季节,一群群成年大蟹,随潮水爬到海里产卵,宋朝《蟹谱》中提到了“蟹至秋冬之交,自江而顺流归诸海”的生活习性,成年蟹产卵后就死在海里。孵出的小蟹,经过多次蜕变,成为幼蟹,随潮水回到河里生活,所以近海的崇明岛蟹苗特别多。这些幼蟹经过三、五年长成大蟹,又到大海里产卵,这样循环往复,成了蟹固有的习性。我国劳动人民利用蟹这一习性,每到刮西北风时,定能捕到肥美的大蟹。

蟹肉鲜美可口,自古以来,深受人民欢迎。俗话说“九月圆脐十月尖”是对吃蟹的总结。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蟹,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赞道:“蟹封嫩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鲁迅先生也写过民间流传的“蟹和尚”故事:法海和尚被天兵捉拿,逃入蟹壳内,再也不敢出来,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封建专制、礼教的反抗。蟹的营养价值极高,但世界上也有某些国家敬它为神,不捕、不吃,以致河床、河岸被破坏,造成水灾。

我国蟹的分布地区极广,沿海各区都有蟹的足迹,但要算阳澄湖蟹为最,它驰名中外。

虽然阳澄湖蟹以肥大而驰名,但位于长江口我的家乡——崇明岛的蟹也颇有名气。这里的蟹肉肉质可口,滋味鲜美,产量也高。此外,蟹苗资源很丰富。

也许由于巧合吧,崇明方言蟹(ha)与(ha)发同音,这就使崇明的蟹扬名到外了。

(来源:《作文借鉴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借鉴提示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解说性,使人们对一个待说明的事物有个清晰明白的认识。分类说明是这类文体写作的一个具体方法,它是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它分为若干个小的单位进行说明,从局部到整体,最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本文向读者介绍蟹这一事物时,分别从螃蟹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与营养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每一个方面的介绍都做到条理分明,言之有序。文章的大体结构安排好以后,接下来的解说是按照人们习惯的、容易理解的顺序来组织。如,介绍螃蟹的身体构造时,先是“盔甲”,接下来是大螯、颜色、鳃、蟹肠,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的。运用分类说明需注意两点:一是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先对说明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找出分类的依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性;二是一次分类时只能使用一个标准;三是分出来的类之间必须互相排斥,不可相互包含或者彼此交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