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常常会爆发战争,而强大的国家往往又充当着侵略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身份。
有一年,实力强大的楚国前去攻打郑国,而弱小的郑国没有对抗楚国的能力,于是就向自己的盟国,有强大军队的晋国求救。晋景公派大将乐书率兵前去增援。楚国军队看见来势汹汹的晋军,感到害怕了,为了减少损失,就退兵回楚国了。
大将乐书没有想到自己带兵准备过来打仗的,结果仗也没有打成,楚军就退兵了,心里有些不甘心,于是就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一个小国蔡国。蔡国国君看见来意不善的晋军吓坏了,赶紧向楚国求救。楚国本来并不打算和晋国军队硬碰硬,但盟国来求救,又不好不理会,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各自带领自己所管辖的两个县的人马去救蔡国。
当楚军和晋军在蔡国境内相遇时,晋国两名大将赵同和赵括向主帅乐书请求带兵前去和楚军作战。乐书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将一部分人马交给了两个将军。乐书的谋士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之听说后一起来见乐书,并劝阻他说:“我们这一次的任务是解救郑国,现在楚军已经从郑国撤走了,而我们却因为楚军没有和我们打仗而去攻打蔡国,这是把正义的援助变成了可怕的侵略,这样一来就激怒了楚国,所以他们才派兵来救蔡国。现在情况对我们很不利,对方只不过是两个县的兵力,赢了也没有什么光彩;如果我们输了,就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耻辱,那就更没有脸面回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现在就退兵回国比较好。”乐书听了这几位谋士的话之后,认为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命令停止对楚军发起攻击,准备撤军回国。这又引起其他主战派的反对,他们说:“将军,我们认为只有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现在在您的手下有十一个谋士,只有三个人不同意和楚国打仗,另外有八个人同意,您为什么只听少数人的意见呢?”乐书听了很严肃地回答说:“正确的意见才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三位先生虽然人数少,但他们都是我们晋国有名的贤能之士,他们的意见就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见。你们怎么能说我没有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呢?”
于是,乐书没有理会主战派的意见,下令晋军立刻撤军退回了本国。两年之后,乐书又率兵攻伐了蔡国,同时还对楚国进行了小规模的袭击。知庄子他们三人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和对敌人情况的深入了解之后,建议东书应该暂时停止攻伐楚国,而要将目标转向另一个国家沈国。乐书认为他们说得很对,于是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由于乐书有着宽阔的胸怀,所以他才不会只听多数人的意见,而是只听取正确的意见,以至于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说:“乐书在听从正确的意见时,他的感觉就像是水向低处流一样的自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