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和年间,浙江上虞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座高大的院落,朱漆的院门两旁有两座石狮子巍然守护,这便是村里首富祝公远员外的府第。
祝公远夫妇生有九个孩子,前八个全是儿子,最后一个是女儿,被称为祝九娘。因为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女儿,所以祝九娘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掌心。祝家前几辈数度为朝廷效力,追随祖逖、桓温等大军北伐中原,并收复了原来西晋的都城洛阳,还一度进军到陕南。所以,童年时,九娘常常听长辈们讲述征战的故事,小小年纪便立志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
九娘聪明好学,从小饱读经史,虽然没能成为巾帼英雄,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转眼间,九娘十四岁了,已经出落成一位美丽大方的姑娘。不过,她并不喜欢摆弄云鬓,也不喜欢躲在闺房绣花。她那活泼爽朗的性格,天生就有几分男子气概。每天清晨,她推窗远眺时,总能看见街上那些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不禁万分羡慕,心想:“别人可以上学,为什么我就不能上学呢?”
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央求父亲说:“爹爹,家里的书我都看得差不多了,我要到杭州上学去!”
祝员外听了女儿的话,非常惊讶,他说道:“九娘啊,你读的书够多了!女孩子应该在家织布绣花做女红,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孩子去上学的,再说了,学堂里全是男子,你去了成何体统?”
“爹爹!”祝九娘撒起娇来,“爹爹,女儿早已想出了妙招。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去求学,一定不会有人认识我的!爹爹,这丝毫不会有损您的名声,您就答应我吧!反正,我主意已定,不会改变了!”
祝员外历来疼爱九娘,纵然心里很担心,却实在经不住女儿的苦苦哀求,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祝府大门“吱呀”一声推开了,从院里走出一对翩翩少年。前面那位眉清目秀、英气逼人,她就是女扮男装、化名为英台的祝九娘。祝英台后面那位挑着书箱的书童,就是女扮男装的贴身丫鬟银心。
辞别了爹爹,英台带着银心一路走去。英台沉醉在读书的喜悦中,心情无比欢愉,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主仆二人很快就到了钱塘渡口。此时,天色还早,渡口边几乎不见行人,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那里。英台和银心跳上船时,才发现里面已经有一位书生在座了。书生模样俊朗,举止端庄稳重。他对二人友好地点头致意,英台则报之以一个微笑,随即在对面落座。
“请问公子这么早出门,赶往何处啊?”书生开口问道。
“小弟准备前往钱塘万松书院。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住哪里,前往何处呢?”
“巧了!鄙人是会稽人,姓梁,名山伯,字处仁,也是前往钱塘万松书院的。”
“真是太好了!小弟是上虞祝家庄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看来,你我两家不过数山之隔,同属会稽,也算同乡了。小弟才疏学浅,还请公子多多指教。”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那时正值阳春时节,水面波光潋滟,岸边芳苹萋萋,远处山色空蒙。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并互通了年龄,山伯16岁,比英台长2岁。两人相谈甚欢,对事物的见解也惊人地相似,真是越聊越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下得船来,他们继续结伴前行。一直走到一间桃李芬芳的草桥亭边,两人才感觉有些累了,便进入亭中稍作歇息。
“梁兄,都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小弟今日遇到梁兄,真是三生有幸。如果梁兄不嫌弃,小弟欲与梁兄结拜为兄弟,不知梁兄意下如何?”英台在山伯身边坐下来,试探着问。
“今与贤弟一见如故,山伯早有结拜之意,正求之不得呢!”山伯兴奋地答道。
两人当即在草桥之上撮土为香,结为兄弟。他们对天盟誓:愿同甘共苦,生死不离。
当天晚上,两人在旅店入住。既然结为了兄弟,自然会同床共眠了。路途劳累,山伯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半夜醒来,他发现英台还端坐灯下看书,不禁催促说:“贤弟,已经半夜了,赶快睡吧,可别累坏了身子!”
“梁兄,你睡吧。你别管我,我今晚不睡了。”
“啊?不睡了?为什么呀?”山伯奇怪地问。
祝英台不知如何回答,支吾了半天,终于编出一套谎言来:“梁兄有所不知,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如果在睡梦中被人稍微碰触一下,我定会头痛欲裂。为了避免梁兄无意的碰撞,所以,我还是不睡了。”
“不睡了?不睡怎么行啊?你睡觉时,我小心些就是了。”
“人一旦睡着了,总会有不小心的时候啊!既然梁兄这么担心,那我遵命就是。不过,我看,最好在我们之间放个水杯,这样就安全了。梁兄,你看这样行不行?”
“只要能使贤弟安然入睡,放个水杯又有什么不行呢?”说着,梁山伯翻身起床,在床中央放上一个水杯,并再次催促英台入睡。英台没有理由再推脱,只得躺下,梁山伯见祝英台和衣而卧,又不明白了,疑惑地问:“贤弟啊,为什么睡觉不脱衣啊?”
祝英台不得不再编出一套谎言:“梁兄,小弟自幼体弱多病,特别怕风,家人就为我穿上了一件特制的衬衫。那上面的纽扣多达300粒,就算我解到天明,恐怕也解不开全部的纽扣呢。所以,我每夜都是和衣而卧的。”
梁山伯听了祝英台的解释,信以为真,也就没有再追究。
万松书院坐落在尼山上,山上草木葱郁,景色清幽怡人。书院的学生,每两人住一间卧室。英台自然与山伯共处一室,同床共枕。由于英台处处严防,晚上睡觉又有水杯为界,偶尔露出的破绽又被她巧言掩饰过去,以致忠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起过疑心。
然而,英台毕竟是女儿之身,生活在全是男人的书院中,她还是有许多不便。时间一久,被先生看出了不少破绽。特别是在课间休息时,所有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厕所,英台却从来不与大家一同如厕。还有好几次,英台见厕所没人,就赶紧进去。没想到,这时有同学也跟着进来了,英台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当即退了出来。只等所有人都出来了,才又进去。经过更细心的观察,先生终于看出了英台的女儿之身。
一天,临下课时,先生当众宣布了一条规矩:“从今天起,万松书院立下一个新规:学生上厕所,需一个一个轮流前往;如厕后,需在门外挂牌,示意里面有人。假如有人不按新规如厕,将重责不饶!好了,下课!”
尽管学生们对这项规定感到莫名其妙,却因惧怕先生,只得照办。只有英台明白先生的用意,心里充满了感激。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同窗三载,英台深深爱上了山伯。尽管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儿身,却也对这位才华过人、彬彬有礼的贤弟倾慕不已。就在这时,英台的家书到了,据说是母亲病重,让她速速回家。
英台辞别老师,打点行装,带上银心离开了书院。
山伯对英台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英台对山伯的爱慕之情越来越浓烈,她多么希望山伯能娶她为妻啊!可是,这话又该如何说出口呢?当他们走过独木桥时,英台便含蓄地将其比喻为鹊桥;当看到水中的鸳鸯,她又谈论起爱情;最后,她谈到了月下老人的红线。她一路走,一路暗示。然而,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能领悟。
走至草桥关时,英台触景生情,心中无限感伤,便赋诗一首赠予梁山伯:
偶逢草桥结义来,
白花三度放春苔。
唯有玉梅心耐冷,
不将春意私自开。
接着,她拉住梁山伯说:“梁兄啊,你已经相送了十八里,请就此留步吧。”
“贤弟,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就让为兄再送你一程吧!”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梁兄,英台与你同窗三载,承蒙梁兄时常关切,而今英台却无以回报,今日离别之前,英台想为梁兄提一门亲事。”说到这儿,英台脸刷地红了。她偷偷看了看山伯,发现山伯也红了脸。稍微顿了顿,她鼓起勇气继续说:“梁兄,我提的这门亲事,不是别人,正是小弟家中的小九妹。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识礼,一定会喜欢梁兄这样的人。只是,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山伯赶忙答道:“多谢贤弟提亲。只是,我家中清贫,既无权又无势,如果令妹跟了我,恐怕得受不少委屈啊!”
英台赶紧接过话头:“梁兄不必担心,我家小妹看重人品才华,绝不以门第家产论人。像梁兄这样的人,小妹一定欣喜万分。如果梁兄愿意,请及早前来说媒提亲,千万别耽搁了!梁兄,你前来提亲时,咱们兄弟二人再相见吧。”
山伯听英台言辞恳切,连连应诺。临别时,英台再三回头叮嘱道:“梁兄,要记得及早前来提亲啊!”
祝英台回家不久,祝员外便将女儿许配给余姚富豪之家的马文才。英台无可奈何,只得希望于山伯前来,然而,山伯却始终音信全无。
远在书院的山伯,一心读书,希望学业完成后,取得功名,以便去祝家提亲。不过,他时刻都在想念英台。
长亭话别一年后的一天,山伯实在受不了对英台的相思之苦,便反复吟咏英台所赠那首诗。不过,他怎么也不能理会其中的含义,就去请教先生。先生听说这诗是英台所赠,便哈哈大笑起来:“山伯,你看看,这表明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你啦!”接着,他便道出英台是女儿之身。梁山伯这才恍然大悟,想起长亭话别时英台的再三叮嘱,真是悔恨不已。他当即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连夜往上虞。
到了祝家庄,梁山伯逢人便问:“请问,在万松书院上学的祝英台家在哪里?”
可是,庄子里根本没有人听说过祝英台。山伯丝毫不气馁,挨家挨户询问,当他问到一棵老树下的人家时,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微笑着告诉他:“庄子里没有你要找的祝英台。不过,祝员外的小女祝九娘饱读经书,做得一手好文。根据你的描述,大概是指她了吧。要不,你前去看看吧。庄子东头那道高墙环绕的院落,就是祝府。”山伯谢过老人,赶紧朝东头走去。
丫环银心正在院门前扫地,远远看见山伯走来,赶紧进屋告诉了小姐。英台听说山伯前来,心中无限凄凉,赶忙女装出迎。
此时的英台已经许配马家,两人只有相看泪眼。梁山伯想起当初十八里相送时,英台的每一个暗示,无不在表达真情,自己却毫无领悟,简直痛苦极了。然而,木已成舟,山伯只得黯然离去。
山伯心里痛苦,再无心攻读,整日闷闷不乐,身体也日见消瘦。英台见山伯离去时如此痛苦,明白山伯在心中也同样深爱着自己。然而,她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经被许给马家,爹爹就断然不会毁约,再将她许给无权无势的山伯。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隐忍和拖延。于是,她一边拼命拖延婚期,一边让丫环银心偷偷给山伯送去一封信。她在信中对山伯诉说了相思之苦,并告诉山伯,自己对他深情不渝。最后,英台还叮咛他努力获取功名,以便有机会让爹爹改变主意,将她重新许配山伯。
山伯见了英台的来信,顿时有了精神,学习更加刻苦。不久,朝廷推举贤良,一向学业优异、品德优良的梁山伯由于学馆举荐,被任命为鄞县县令。当时,鄞县治安极差,田地虫害成灾,还常常遭受洪水威胁。二十岁的梁山伯眼见人民生活悲苦,便顾不得自己的私情了,他决定先整顿治安,消灭虫害水灾,然后再风风光光地前去迎娶英台。上任后,山伯一边严打土豪恶霸和地痞流氓,一边积极防治虫害、治理三江,使得鄞县秩序井然,农田丰收。
然而,由于太过劳累,山伯积劳成疾。第二年八月,山伯在巡视姚江时,不幸累倒在邵家渡。他临终之前,嘱咐手下将他就地安葬:一来可以守望鄞县百姓;二来,这里是姚江航船的必经航道,如果英台出嫁马家,定会路过此地。生前不能再与心爱的人相见,那么,就让他的坟墓能注视着英台幸福地出嫁吧。
此时,远在祝家庄的祝英台毫不知情,依然对山伯望眼欲穿,眼看着,英台已经年满二十,不仅马家对婚事越催越急,父母也一再催促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难违抗,已经拖延了两年多的英台,再也无法拖延下去了,只得被迫答应在二十岁生日后出嫁马家。
二十岁生日刚过,英台就听到了山伯的死讯,不禁放声恸哭。万念俱灰的祝英台,再也没有情绪和理由来搪塞马家,当即选定了出嫁的良辰吉日。不过,英台提出,出嫁那天,船过邵家渡时要去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坟上祭拜。祭拜故友乃人之常情,再说,马家只希望能尽快娶回英台,也就没有拒绝英台的请求。
出嫁当日,姚江上顺风顺水。马家的迎亲船队希望能顺势疾驶,等到婚后,再让新郎陪同新娘前往祭拜更好。没想到,船队刚刚行至邵家渡,江面就突然刮起了龙卷风,婚船不得不暂时靠岸。英台走下婚船,脱下大红嫁妆,然后,她让丫环银心陪着,一身素白地来到山伯坟前。
随着一声凄婉的哀哭,顿时山摇地动,飞沙走石,乌云滚滚。就在迎亲队伍大惊失色之时,一道强烈的闪电直劈坟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梁山伯的坟头裂成两半,英台看见,大叫一声:“梁兄,英台来陪你了!”不等大家回过神来,她已经纵身跳了进去。银心慌忙伸手去拉,却只扯下了裙角。
瞬时,风停了,云消了,山也不摇地也不动了,所有的一切都恢复如初了!再睁眼看时,坟头已经合拢如初,只留有一道细小的缝隙。一对大彩蝶从缝隙中飞出,在梁山伯的坟头盘旋飞舞,银心抬头看时,发现那只白蝴蝶身上的花纹,与英台裙上暗纹一模一样,而另一只褐色蝴蝶,其身上的条纹形状,正是梁山伯上学时的衣着条纹,银心当即拜倒在地。
周围的人们听说后,也是无比惊讶,认为这两只彩蝶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
此时,晋朝宰相谢安正在家乡上虞探亲,他把这件奇事上奏朝廷,晋帝被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当场赐碑文“义妇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