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话《张士杰·渔童》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童话《张士杰·渔童》鉴赏

张士杰



从前,有个老渔翁,只有一只渔船和一张渔网,白天在龙河上打鱼,黑夜就驾小船宿在河边,过着很穷苦的日子。

这年六月,河水大涨了。水大浪猛,浪头一涌老高!没法打鱼,老渔翁很着急。他夜里也没心思睡觉,就坐在河边,望着那滚滚的大水出神。

忽然,河心里“扑”地冒起一团金火,闪亮亮的,一直到天傍亮才熄灭。

这是什么呀?老渔翁很纳闷儿。这天夜里,金火又冒起来了,他就把网绳接长,把绳头系在腰上,迎着大浪,开船下河,一直向那团金火划去了。

船刚入河,就被浪头打得东摇西晃。老渔翁稳住劲儿,仍向着金火划,看看够上了,忙抡开渔网,“哗啦”撒下去——渔网正把金火扣住!金火立刻灭了。

这时候,一个大浪头打来,船猛地一歪,“哗——”涌进了半船水。船眼看要沉了!老渔翁把牙一咬,使个猛劲儿,竟冲出了急流,把船划到河边来了。

老渔翁松口气,把船揽好,舀出船里的水,就从腰上解下网绳,慢慢地把网拉了上来——扣住个什么东西呢?

原来是个白玉的鱼盆: 盆底上刻着一对小金鱼,金鱼四外刻着清水的细波纹;一根蔓子从金鱼身边伸向盆沿,两片大绿荷叶托着一朵粉红的大荷花;荷花上坐着一个小渔童——头上梳一对黑抓髻,红袄,绿裤,光着脚丫,怀里抱着一根钓鱼竿。

老渔翁借着月光,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那小渔童虽然是刻在盆沿上的,老渔翁一看他,总觉得他也正看着老渔翁——老渔翁心里美得竟哈哈大笑起来。

老渔翁爱这鱼盆,可是不打鱼还是饿肚子。等大水一落,他仍是照常打鱼。

这天夜里,忽然有响动把老渔翁吵醒了。老渔翁睁眼一看: 放在河坡草丛里的鱼盆,竟“呼呀呼呀”地冒起金光来啦!金光一冒,那棵荷花就“刷啦”一下子活了;蔓子顶着绿叶粉荷花,一直往上长起来;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长呀长呀,那蔓子一弯,荷叶荷花鲜灵灵地撑在了草地上。这时候,渔童也长大了,也活了,他从荷花上站起来,扛着鱼竿,嘴儿一咧,笑嘻嘻地对鱼盆唱道:

鱼盆鱼盆摇摇,

清水清水漂漂!

那鱼盆立刻自己摇晃,盆里立刻漂起了汪汪的清水。接着,渔童朝着鱼盆又笑嘻嘻地唱道:

清水清水流流,

金鱼金鱼游游!

那清水立刻泛起波纹,打着旋儿,“哗哗”响起来,那对小金鱼也立刻活了,傍着盆边“刷拉刷拉”地游个欢。接着,渔童又朝着鱼盆笑嘻嘻地唱道:

金鱼金鱼跳跳,

清水清水冒冒!

那对小金鱼立刻从水里“刷”地一跳,跳有尺来高,清水立刻“哗哗”往上冒起来,冒出鱼盆,直往四外漾。等金鱼又跳起的时候,渔童把鱼竿一抖,立刻钓住一条,鱼竿一扬一低,那条金鱼被钓起,又猛地落下,“哗”地砸出一片金水花。水花朝四方一散,变成许多金色的水珠,也随漾出的清水滚到鱼盆四周的草丛里去了——渔童立刻“格格”笑个够。渔童钓住这条抖一会儿,撒去,又钓那条……直到玩耍够了,他才把鱼竿往怀里一抱,坐在荷花上,又笑嘻嘻地对鱼盆唱道:

清水清水静静,

金鱼金鱼定定!

清水立刻不冒了,金鱼也不跳了。接着,那大荷花随着蔓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回缩呀缩呀,越缩越小,不一会儿缩到鱼盆里去了。这时,金光也灭了,天也亮了。

老渔翁呆呆地看了一夜。这时候,他忙拿起鱼盆一看——鱼盆还是跟从前一样!可是呢,就在鱼盆四周的草丛里,一汪一汪的清水泡着一个一个的金豆子!

第二天,渔翁拿着金豆子去赶集。他来到城里,掏出金豆子要买东西,正好有个洋牧师大摇大摆从这里路过,一见老渔翁花金豆子,立刻站住了,咽口唾沫问道:

“老头子,你的金豆子是从哪里得来的?”

老渔翁就把金豆子的来处告诉了他。洋牧师点点头,又问了他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谁知第二天,突然来了两个衙役,对老渔翁说:“县大老爷派我们俩来传你——你马上带着那个鱼盆跟我们走!”

来到衙门以后,老渔翁一看,县官坐在大堂上,正恭恭敬敬地陪着昨天那个洋牧师说话呢!县官一见老渔翁,立刻问道:

“老头子,你有个鱼盆呀?鱼盆里刻的荷花能长,渔童能活,清水能冒,金鱼能跳,溅出水珠能变金豆子,对不对?”

老渔翁说:“对。”

县官一指洋牧师,对老渔翁叫道:“你这老贼!真大胆——竟敢偷这位洋学士的宝贝!洋牧师把你告啦!那鱼盆是洋牧师的,你是怎么偷去的?快从实招来!”

“这盆子是我的,怎能说我偷洋人的?”老渔翁忍着气,就把怎样得到鱼盆的事,又说了一遍。

洋牧师对老渔翁说:“你那个鱼盆,本来是我从我们国家带来的宝贝,是我们国家出的,一直放在教堂里,不知被谁偷去了,昨天你花金豆子我才认出来。”

“洋牧师说得对!”县官立刻指着老渔翁叫道,“老头子,你快把鱼盆献上来!”

“这鱼盆出在中国的河里,是中国的宝贝,是我冒着生命危险捞上来的。”老头子气得用手托起鱼盆,问县官和洋牧师:“洋人说这鱼盆是他们外国出的,为什么这个小渔童是中国人的打扮,中国人的模样?”

老渔翁这一问,把县官和洋牧师问得张口结舌,愣了好半天,洋牧师说:“我就是想要你的鱼盆!不给不行!”县官说:“你不给鱼盆就犯王法!”

老渔翁气得身子一晃,手一哆嗦,“扑通——叭喳”——他昏倒在地上,鱼盆也摔个粉碎!谁知鱼盆一碎,渔童却跳出来活了!

渔童站在渔翁跟前,把鱼竿一晃,立刻长大了。他把鱼竿朝洋牧师一抖,鱼钩正钩住洋牧师的嘴上膛;他把鱼竿一提,洋牧师立刻悬上了半天空;他把鱼竿上下一抖,洋牧师悬在天空手刨脚蹬,“哎呀哎呀”直叫唤;他把鱼竿一甩,洋牧师立刻上了天,“咕噜咕噜”——滚到天边去了!

这时候,渔童把鱼竿一晃,立刻又变小了。县官还以为渔童又要来钓他呢——顺着椅子往下一溜,翻翻白眼吓死了!

这时候,渔童扶起老渔翁,老渔翁也清醒过来了;渔童搀着老渔翁,一老一少并排走出衙门,不知上哪儿去了。

《渔童》是张士杰根据民间故事整理改编的幼儿童话。这篇作品20世纪50年代一经问世,便受到儿童们的喜爱,其同名美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渔童》既保留有民间故事的特点,又根据幼儿的阅读欣赏习惯进行了创作,是一篇幼儿童话佳作。

这篇童话的动感首先表现在情节上。

情节的动感是指故事的疏密度和故事的进展速度。在有的幼儿童话中,情节的动感不被十分强调。一般说来,这类作品的故事情节都极为简单,或为幼儿生活中一个细部,或为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由于故事情节的简单,铺排在一定的篇幅内,表现出来的就是故事进展速度的放慢。这类作品往往以其立意和情趣取悦于小读者;也有强调情节的动感的,如《渔童》。

在这篇仅有三千字的童话中,就写了得宝、识宝、夺宝、恶人受惩等四个事件,故事密集且波澜迭起。四个事件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进展迅速。如“得宝”一节仅六百余字便容纳了八个小的情节: 老渔翁过着穷苦的日子——老渔翁发愁——发现河心一团金火——开船下河向金火划去——扣住金火——冲出急流划到岸边——发现扣住的是鱼盆——仍照常打鱼。在这八个小情节中,每一个情节又由一连串的动作构成,如“老渔翁发愁”一节仅50个字,便写了四个动作(水大浪高、渔翁着急、无心睡觉、望河水出神),“扣住金火”一节则是几个动作的连续:

船刚入河,就被浪头打得东摇西晃。老渔翁稳住劲儿,仍向着金火划,看看够上了,忙抡开渔网,“哗啦”撒下去——渔网正把金火扣住!金火立刻灭了。

这里没有一句话与动作无关。《渔童》就是由这样大大小小的富于动感的情节和一个个活动的画面组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活剧。

其次,在语言上也充满了动感。

情节的动感靠有动感的语言来表现。《渔童》的语言简练生动、节奏明快、动作性强。且看这段:

渔童站在渔翁跟前,把鱼竿一晃,立刻长大了。他把鱼竿朝洋牧师一抖,鱼钩正钩住洋牧师的嘴上膛;他把鱼竿一提,洋牧师立刻悬上了半天空;他把鱼竿上下一抖,洋牧师悬在天空手刨脚蹬,“哎呀哎呀”直叫唤;他把鱼竿一甩,洋牧师立刻上了天,“咕噜咕噜”——滚到天边去了!

这段描写的语言极富动感。作者用了五个动作——一晃、一抖、一提、上下一抖、一甩,便完成了对洋牧师的惩罚。语言干脆、利落、夸张,很能满足小读者“让坏人倒霉”的阅读心理。作者动词用得多而且准确,能把各种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与在幼儿童话中宜多用代表具体事物、动作、行为的名词、动词,忌用代表抽象事物的词汇的创作要求相一致,因而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语言的动感,作者还大量使用象声词,如“‘咕噜咕噜’——滚到天边去了”,“放在河坡草丛里的鱼盆,竟‘呼呀呼呀’地冒起金光来啦!金光一冒,那棵荷花就‘刷啦’一下子活了”,“那清水立刻泛起波纹,打着旋儿,‘哗哗’响起来,那对小金鱼也立刻活了,傍着盆边‘刷拉刷拉’地游个欢”,“老渔翁气得身子一晃,手一哆嗦,‘扑通——叭喳’——他昏倒在地上,鱼盆也摔个粉碎”……一系列象声词的使用可以引起幼儿对音响的直感,幼儿通过对音响的直感又进一步引起联想和想象,从而感知形象和动作,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作品规定的情境中去。

幼儿文学是动的文学。在幼儿童话的创作中力戒大段静态的描绘,多设计一些跳跃的、活动的画面和场景,让作品充满动感,是作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渔童》既注意了情节的动感,又注意了语言的动感,使人时时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并以这种美征服了读者,这是它的高明之处。

(巢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