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
“翳”是形声字。小篆从羽,殹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翳”。
《说文·羽部》:“翳,华盖也。从羽,殹声。”(翳,即华盖。从羽,殹声。)
“翳”的本义为用羽毛制成的车盖。古代帝王乘坐的戎车一般都“载金鼓、羽旗、幢翳”。引申泛指遮蔽、掩盖。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又特指起遮蔽作用的东西,如“云翳”。
又引申指阴影。如孟浩然《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故林日已远,郡木坐成翳。”又引申指隐约、昏暗不明的样子。如陆机在《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意思是理路纷乱不清时,文思需要一点点理顺,就像轧轧抽芽的春草。
又引申指眼角膜发生病变后,长出的障蔽视线的白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