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君《苗族史诗》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孙宜君

苗族民间创世纪史诗。马学良、今旦译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这部史诗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地区。其原始资料是1952年进行苗族语言调查中收集到的。之后,又进行过许多补充调查。马学良、今旦译注的《苗族史诗》就是按照当时记录的素材,经一词一句的直译,再综合意译而成的,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金银歌》,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铸日造月、射日射月,表现苗族先民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第二部分《古枫歌》,包括种子之屋、寻找树种、犁耙大地、撒播种子、砍伐古枫,表现苗族先民对枫树的崇拜意识;第三部分《蝴蝶歌》包括蝶母诞生、十二个蛋、弟兄分居、打杀蜈蚣、寻找木鼓、追寻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表现苗族先民的祖先崇拜和丰富多彩的祭祖仪式;第四部分《洪水滔天》,叙述姜央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事迹;第五部分《溯河西迁》,叙述苗族先民西迁途中跋山涉水、艰苦卓绝的斗争。整部史诗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包罗万象。民间歌手运用盘歌问答的方式和生动贴切的比喻,将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拟人比事,趣味无穷。这部史诗除奇特的神话幻想之外,还详尽地记载了苗族族源、古代社会状况和风俗人情,具有很高的历史、民族、语言、民俗研究价值。苗族人民把它当成本民族的历史世代传唱。因此,习惯上也称“古歌”和“古史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曾悉心收集,发现了不少异文,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1979年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较优秀的版本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