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道·共和国科技精英·科技的脊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科技之道·共和国科技精英·科技的脊梁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当今世界,实力的制衡往往成为和平的保障。实力与武器相伴,而现代武器的核心是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中国有这么一批人,在神秘的地方从事神秘又崇高的工作,是他们的群体特征。

钱学森的传奇经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是美国人的一时疏忽,放走了这位“至少等于五个师”的“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的高材生。当然,多少也因为美国人急于交换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俘。钱的回国以及在以后对中国导弹航天事业所作的卓绝的贡献,成了中国科技人员的楷模。确切而言,钱的回国,改变了世界尖端技术力量的格局,为改变世界战略格局提供了可能。

“三钱”对国家导弹航天技术发展确实功高至伟。钱伟长的“钱伟长方程”,对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功不可没,解决了导弹飞行过程中的问题。而钱三强的组织能力保证了整个计划的实施落实。这些都为后人津津乐道。

邓稼先、赵忠尧、王承书、于敏、朱光亚

与“三钱”同样伟大的邓稼先,作为中国的“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邓一直活在别人甚至自己家人的想象之中。邓一生共主持了历次核实验。他62岁的寿命足以证明所受辐射之厉害。

当20世纪50年代的某一日,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核物理专家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时候,一项神圣的事业在一批博学而无畏的精英中正加足马力。在原子弹ABC中,作了最基础A的就是赵忠尧,赵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而有关的资料是当时冒着危险从国外带回来的。

在尖端科技队伍中,亦不乏巾帼的身影。女核物理专家王承书是其中的代表,是王的努力才使得核武器的核心材料高浓缩铀得以成功提炼。这对我国加快核武器的研究举足轻重。除了邓稼先以外,我们应该记住的名字还有:氢弹设计者于敏、朱光亚等等。广袤的西部,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地,荒漠是他们的艰辛和纯粹的快乐的见证。从战略意义上回顾,他们在西部的跋涉,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次军事挺进。核威慑的存在最大程度地影响了国家的生存战略,而他们就是挑动世界天平的人。

欧阳予

核技术并不完全同恐怖连在一起。是欧阳予结束了中国“有核无能”的历史,他是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的总设计师。

欧阳予的最大贡献在于取消了秦山核电站原先原熔岩堆的方案,而代之以技术成熟的世界先进的压水堆型。

李四光

“贫油”曾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对于一个急欲建设自己工业的国家而言,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比生命意义上的血液还要珍贵。因此“油问题”成了整个“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

在理论上打破并且在现实上取得突破的英雄就是李四光;后人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作指导,为中国找到了丰富的石油,一举扭转了整个工业发展局势。

如果现在不能理解当时人们的喜悦之情的话,不妨深深体会一下“大庆”两字背后动人的含义。

华罗庚

今日一些人总是不解地问,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有什么用途。我们不去责问这种功利性眼光对待科学的不解,华罗庚的存在,并且天才般地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经济领域,创造了“优选法”同“统筹法”,使科学直接服务于生产创造,就最好地证明了数学的价值。

未必所有学科都有直接的现实价值。即使在同一学科中,未必所有的方向都会有人喝彩。科学讲究的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一种执著的态度,未必所有的数学家都同华一样,其理论能够经世致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