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社会之事,变化莫测。最近流行把某些社会现象起个名字,冠以“中国”之名。仿佛加上“中国”二字后便拥有了与他国独一无二的风景。
“中国式过马路”:行人聚集成群无视交通规则与生命安全。“中国式教育”:家长摒弃一切无关学习之事,专注孩子成绩。诸如此类者仍有许多,可这结合着国人讽刺与自嘲的“中国式”真的是可以是让人驻足欣赏的好风景么?——当然不是!
与此同时“中国速度”彰显了中国高铁行业之横空崛起。“中国改革”见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成效。这些最美“中国式”无不鼓励国人砥砺前行。
依我所见,国人应用那并不优雅的“中国式”来激励自身之蜕变,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从而转向这凝聚国人喜悦与自豪的“中国式”。
用不完的中国式,绘上最美中国式的浓墨重彩。正是因为存在不足,才更有向完美冲刺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对症下药,用自身实际践行才能更进一步。闻梅兰芳克服基本功不足,苦练高跷,终留下了中国京剧的千古绝唱。闻郑德荣高擎信仰之炬,治学研究,把一生献给中国共产党。既然媒体的舆论已帮我们指出问题,那么中国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青年的我们,不应再是不问“政事国事天下事,只求作业排位好成绩”了。如今多少青年“抬头看新闻心茫然,下笔刷作业如有神”?然改正不足的第一步,即认识不足。若连不足之处都不自知,又何谈改正?青年不应觉得中国社会问题与自己无关,而是应该关心时事,尽一己之力,用一点一滴来营造良好的“纠错环境”。青年也不要以为自己刷个热搜,对不完美的“中国式XX”哈哈一笑,只在脑子里留个警钟就已足够。我们应始于实践,而非停于口头。如过马路时见绿灯亮起再走,并劝阻不守交规行人,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又如食堂打饭,车站排队时不夹缝夹队,并斥责夹队之人。如此种种,皆可作为青年改善国家风气起始点,用实践向理想奔去。
用不完美的中国式,谱写最美中国式的华丽篇章。正是找出了不足,才有了向成功驶去的启明星。青年应端正态度,不宜消极应对错误,用讽刺自嘲以结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作战时没有因情形不利而日渐消沉,而是瞄准敌人的薄弱环节,全力以赴,终成新中国成立之大业。一代文人没有因社会动荡就潜伏于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而是勇指国家之弊病,刊报宣扬,唤醒沉迷于封建礼教而不自知的中国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青年作为一国日后之栋梁,不可只盲目跟随舆论大流,满目疮痍与愤恨。如果我们只停留于问题的表象,捶胸顿足长吁一声“悲也!”而不是思考到问题的本质,用心践行体现一句“改也。”那么又怎谱写“最美中国式?”古有于谦挑卫国之大梁,一介书生,誓死防守德胜门;后有苏轼不满国之新法,上书作词,坚决抵抗新法实施;前有胡福明把时代阻力当动力,奋笔疾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际行动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现有扶贫路上的党支部变“穷”为“富”,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县脱贫成功。所以当代青年不仅要迎难而上,更要把这些“难”当成奋斗目标,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忌沉浸在讽刺与自嘲中躲避现实,每日叹息“佛系”而不知悔改。
我们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应响应习主席之号召,“立鸿鹄志,当奋斗者,做弄潮儿,当实干家”。青年应立志改写这不完美的“中国式”,满怀信心,脚踏实地,以问题当向导,激励我们奋发前行,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完美的“中国式”。
以我中国之名,圆我中华之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