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珂昕《“和”——滋养中华文化》高中作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和”——滋养中华文化

汉字“和”方方正正,结构简单,却伴随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中华儿女,为华夏子孙的前行指明方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几千年前,老祖宗为后人留下关于“和”的智慧的结晶。这不仅为每个前行的中国人点亮灯塔,也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1955,中国参加万隆会议,这本是一场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盛会,却被某些大国利用,会议上出现分歧,部分国家直指中国想要称霸亚洲。当会议混乱难以进行时,睿智的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观点,使会议顺利进行下去,也正是“求同存异”观点的提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声望。而这一观点的背后,正是贯穿了“和而不同”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和”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戏言:“中国人的矛盾没有不能用大过年的解决的”。这一句大过年的不正是中国人博大胸怀以及“和谐”理念的体现吗?生活不是战斗场,非要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未免太过“拧巴”,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本就是一场简单而生动的旅行。

面对书籍,有的人不屑于张爱玲囚禁在一方高墙之内充满柔骨幽情的精致言辞,有的人无法忍受鲁迅满是讽刺批判、页页刻着“吃人”二字的书籍,有的人热爱巴金如青年志士昂扬向上的话语,有的人沉醉于老舍先生娓娓讲述的陈旧故事中难以自拔。我们欣赏的内容不同,但为书痴狂的心却是相同的,单是这一点,便足以让我们共同享受世间最厚重的智慧。

面对音乐,有的人偏爱安静而忧伤的小情歌,有的人偏要享受摇滚折磨耳朵的快感,有的人喜欢轻松惬意地走在音乐大厅中,有的人只愿面对高山豪情歌唱。我们热爱的形式不同,却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而这正是“和”的魅力。

请让“和”的文化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贯穿下去,在我们的文化中传承下去,滋养千万后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