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的解释|绢的意思|“绢”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绢的解释|绢的意思|“绢”字的基本解释

“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找不到。“绢”最早指的是用生丝织成的帛。生丝是白色的,所以古书中将绢解释为“生白缯(zēnɡ)”,缯就是丝织品。《说文解字》中说“绢如霜”,反映了绢如霜的白色特点。

说到“绢”,我们自然想到那有名的“黄绢幼妇”的故事。故事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孝女叫曹娥,为拯救父亲,溺水而死,人们为了表彰她的孝行,不少地方为她立了石碑。有一块《曹娥碑》的背面不知谁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有一回从这块《曹娥碑》前经过,看到碑上的题字,一时不明其意。当时以聪明著称的杨修在曹操身边,曹操问杨修是否理解,杨修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待我想一想。”曹操走了三十里长的路程才想明白碑上题字的意思。他和杨修分别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然后出示众人,大家一看,二人所记一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杨修和曹操对“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是怎样解释的呢?原来这八个字是一组字谜。“黄绢”是有色的丝织品,“色丝”组合到一起就是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组合到一起就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女子”二字组合到一起就是好字。“齑臼”是用来捣蒜、姜之类辛辣调味品的臼钵,是用来受辛的,“受辛”二字组合到一起就是“辤(辭)辞”字。以上一组字谜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是对曹娥碑的正面文辞的赞美。曹操对杨修慨叹说:“我的才能不如你,相差三十里。”后人便将这优美的诗文称为“黄绢词(辞)”。如元代文学家耶律楚材在《继平陶张才美韵》诗中写道:“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意思是说我拿起笔来想接着你的诗句写,可笑的是我想不出好辞。

“绢”在古代用途很广泛,首先是衣着的时尚材料。“绢”是丝织品,普通百姓一般是穿不起的,大约到六七十岁时才有可能穿上绢衣享受一下。古代经典《礼记》中说殷人“缟(gǎo)衣而养老”,缟就是白色生绢。孟子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把五十岁时能穿上丝织品作为生活奋斗的目标。不难看出古代老百姓想穿上绢帛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尽管如此,绢在丝织品中只能算是低档产品,跟那些经过煮练染色的缎、练、绫、锦之类相比,还是要略逊一筹。古代给衣料染色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古代人称平民为“白衣”,就是因为平民老百姓常穿未经染色的白布做的衣服的缘故。绢是未经染色的帛,是丝织品中最常见的,因而引申泛指丝织品。《南齐书》中写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时说:“获生口三千人,器仗驴马绢布千万记。”这里的绢就不是生丝绢,而是泛指丝织品。

“绢”是平纹织物,坚挺光洁,是题诗作画的好材料。绢帛上的书画叫“绢本”,写在绢帛上的书帖叫“绢帖”。古人还常用绢制作绢扇和绢花,这也是绢材料坚挺的缘故。绢扇和绢花今天仍很常见,折叠各式各样的绢花是餐厅服务小姐的基本功。绢也常用来制作手绢。《红楼梦》中说:“只见黛玉登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绢子”就是手帕。今天将手帕称为“手绢”就是来自古人用绢制作手帕的习惯,尽管今天的手帕不一定是用绢做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