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的解释|盗的意思|“盗”字的基本解释
清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辞官以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领着黄狗一条,捧着兰花一盆回乡隐居。一天夜里,天寒夜黑,风大雨密。郑板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时,恰好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他的屋子。郑板桥想了一想,翻了一个身,低声说道:“细雨朦朦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醒着还是在说梦话。正在犹豫,郑板桥又说:“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好了!”正要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那我就跳墙逃跑。刚要上墙,屋里又传出一句:“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果然墙头有一盆兰花,于是细心避开。脚才落地,又听屋内传出:“天黑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豪门就是有钱人家。小偷自觉羞惭,飞也似逃走了。
这里的小偷是我们今天的说法,古代把小偷叫做盗。
盜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下边是一个舟字,示意水流泛滥。后来舟字误为皿字。皿就是器皿,代表某种东西。上边的字不是次,而读xián,它的意思跟涎是一样的,都是口水的意思。
由于盜字不是常用字,常用字是涎,所以人们对盜字感到陌生,又因为这个盜字的字形和次的字形很相似,以讹传讹,盜字就写成了盗。
《说文解字》对盗字的解释是:“盜,私利物也。”意思是,对别人家的东西垂涎已久,想要据为己有。《谷梁传》一书对盗字的解释是:“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盗。”由此可见,盗的本义就是偷盗、盗窃。
偷盗和盗窃都是动词,在构成句子的时候,盗的后边一定要带上宾语,也就是所盗的东西。《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意思是,如姬果然从魏王那里盗窃了指挥晋鄙军队的兵符给信陵君。盗窃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根据《唐诗纪事》一书的记载,唐代诗人杨衡隐居在庐山,“有盗其诗文以登第者”。也就是有人剽窃了他的诗和文章,并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这种盗窃他人诗文的行径,我们今天称之为剽窃。
《儒林外史》第十回中谈到了鲁编修对杨执中这个人的评价,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但这样的人,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盗虚声就是盗取名声,也就是骗取虚名。对于盗窃名声一类非常抽象的东西,我们现在用骗取这个词来表示。
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杨贵妃的受宠,杨氏家族也就兴旺发达起来。她的哥哥杨国忠的权势也就一天天地大起来,唐人陈鸿所写的《长恨歌传》说他“盗丞相位”。盗丞相位就是窃据了丞相的职位。
由上面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词汇是比较贫乏的,不管偷的是什么东西,一律都用一个盗字。而我们现在的词汇就比较丰富,偷不同的东西就有不同的词来表示。
盗字由偷东西的行为转化成偷东西的人,也就是由动词转化成了名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盗,指的仍然是偷盗东西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强盗。我们现在所说的强盗古代叫做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