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解释|兔的意思|“兔”字的基本解释
三千多年前,古人在甲骨上刻写了几种不同写法的“兔”字,第一种写法是突出大眼睛、长耳朵、短尾巴;第二种写法是突出长耳朵、豁嘴巴;第三种写法是突出两只脚和短小的身材。总之,这个“兔”字写法各不相同,但古人创造“兔”字时却抓住了长耳朵、短尾、大眼、豁嘴这几个特点,活灵活现的几笔就把“兔”字勾画了出来。通过这几种写法的“兔”字,可以明显看出甲骨文中的“兔”字有好几个异体字,字形不固定。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兔”字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隶书时代就明显完全符号化了,没有了象形性,笔画字形都比较稳定。
兔子耳朵很长,几乎是它身体的一半,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因为兔子在动物群中是弱小者,鹰、蛇、狼、豹等都是它的天敌,为了逃避追杀,要跑得快、警觉性高,一双能够交换方向的灵敏的大耳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它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以便随时逃避凶险。
兔子虽然很小,但弹跳力特别强,纵身一跃能达七八米远,这是它得以生存的又一绝招。古人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人们在未动时就像旧时的淑女那样端庄稳重,一旦动起来则像兔子那样敏捷。
人们的生活当中与“兔”字有关的成语和俗话是很多的。“狡兔三窟”中的“狡”是狡猾、狡诈的意思,“狡兔三窟”的意思是弱小狡猾的兔子为了保护自己,躲避敌人,为自己修筑了三个窝。俗话说的“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是用兔子胆小害怕的天性来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恐惧、害怕或忐忑不安等心理。
在中国,“嫦娥奔月”可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嫦娥怀抱玉兔,飘飘成仙,人们根据想像创造出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的诗词中常用“兔”来作为月亮的别称。比较有名的是唐朝诗人李绅的“冰兔半生魄,铜壶微滴长”的诗句。诗人用冰兔生魄来形容月亮初升的样子。唐朝另一位诗人卢照邻在《江中望月》的诗中说:“沈钩摇兔影,浮枝动丹芳。”其中的“兔影”就是指月影。
安逸的“逸”字也跟“兔”字有关,是由“兔”字和“走”字组成。兔子跑得快,往往能逃脱天敌的追捕,大难不死当然就是“安逸”了,“逃逸”、“隐逸”都是这个意思的延伸。
“兔”和“免”两个字很相像,区别就在一个“点”上。可以这样记:“兔”字右下方竖弯勾里的一点就是兔子的短尾巴。“免”字没有点,意思则是去掉、除掉、避开、不要等。两个字一点之差,意思相去甚远。
兔子也常是民间故事中的主角。“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说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快,就在半路上睡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到达终点,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说明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朴素哲理。
中国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兔子“有雌无雄”,认为“雄兔在月亮里,只要雌兔望一眼月亮,就会怀孕生小兔,而且是从嘴里吐出来”,所以叫兔子。“兔子”与“吐子”同音。
兔子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古人在十二生肖中都没有忘记兔子,把它安排在了地支的第四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