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的解释|衣的意思|“衣”字的基本解释
衣食住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需要,“衣”的基本作用是蔽体和御寒。
“衣”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上部像衣领,下部像衣襟相叠,两侧的开口处就是衣袖。金文和小篆的形体变化不大。演变到了楷书时,“衣”字才完全失去了衣服的样子。“衣”本来只指上衣,字形也是上衣的样子。现在的“衣裳”是一个词,古代却是两个词,“衣”指上衣,“裳”指下身穿的衣裙。《诗经》中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意思是东方天还没有亮,慌乱中上衣和下裙穿颠倒了。《诗经》中还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意思是绿衣服啊绿衣服,绿色上衣黄色裙。
“衣”后来用为上衣下衣的统称,如“缺衣少食”、“节衣缩食”、“丰衣足食”、“穿衣吃饭”。但在衣、裤对举时仍专指上衣,如棉衣、棉裤、毛衣、毛裤、衬衣、衬裤等。
在佛教中袈裟和钵合称为“衣钵”,中国禅宗初祖至五祖师父传授给徒弟道法,通常交付衣钵作为信物,“衣钵”后也用来泛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如继承衣钵、衣钵相传。
衣和帽合称“衣冠”,也可以泛指身上的穿戴。有一种坟墓叫“衣冠冢”,因战乱、海难、失踪等原因,死者的尸骸无法找到,就只好用衣帽等遗物立坟,这种坟就叫“衣冠冢”,如江苏省江都县广储门外的梅花岭上,就有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冢。“衣冠禽兽”是指穿衣戴帽的畜牲,喻指不知礼仪、行为如同畜生一样的人。服装整齐漂亮可以叫“衣冠楚楚”。
衣服破烂不堪叫“衣衫褴褛”,也叫“衣不蔽体”。“衣香鬓影”则用来形容妇人的仪态闲雅、服饰艳丽。
衣服的基本作用是蔽体,由遮蔽身体可引申指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如炮衣、剑衣、肠衣、糖衣丸药,也可指物体的外皮,如芋衣、花生衣。
“衣”是个名词,又可以用作动词,意思是“穿”,读作yì。如《庄子·盗跖》里有“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意思是说不耕种却吃粮,不织布却穿衣。
《史记》中谈到楚、汉相争时,韩信奉汉王刘邦的命令,率军攻齐,齐王田广向楚霸王项羽求援,项羽就派大将龙且(jū)领兵前往,不料田广、龙且都被韩信打得大败,龙且还在这次战役中丧生。项羽心里很着急,就派武涉去劝韩信背离刘邦,鼓动他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三人平分天下。但韩信拒绝了武涉的劝说,他说:我以前在项王手下,没有受到重用,项羽也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我改投汉王门下。汉王任命我为上将军,“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他这样信任我,我怎么能背离他呢。“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意思是说脱下衣服给我穿,分出食物给我吃。第一个“衣”是名词,第二个“衣”是动词。现在就用“解衣推食”来形容对人特别关心体贴,甘苦与共。
用“衣”作意符的字,大都与衣服或布匹有关。“衣”作意符放在字的左边,写成:“衤”,如“初、衬、衫、袄”等;放在字的下部,仍写成“衣”,如“裘、裳、袈、裟”等。需要注意的是,衣字旁与示字旁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衣字旁多一个点儿。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这个字与衣服有关,就写成衣字旁,如果与鬼神、祭祀等方面的意思有关,就写成示字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