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的解释|济的意思|“济”字的基本解释
“济”在现代汉语里是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做动词用的时候,一般读作第四声;做名词的时候,一般读作第三声。
“济”这个字左边的三点水是形旁,说明这个字的意思和水有关,右边的“齐”字是声旁。《说文解字》说,“济”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根据北魏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记载,这条名叫“济水”的河流,源头在如今的河南省济源县境内,从王屋山流出,往南穿过黄河,再往东进入山东,跟黄河平行东流,进入渤海。后来黄河泛滥改道,夺济入海,济水的下游就变成黄河了。山东省境内的“济南市”、“济宁市”、“济阳县”等,都是根据济水得名的。因此,读第三声的“济”是这个字本来的读音。
千百年来,读第四声的“济”虽然不是“济”字的本来读音,可是它最活跃。它可以表示渡河,表示救助、接济、补益、弥补、增加、充足、完成等等。用法虽然很多,但它们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左传·文公三年》记载了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的一次战争,原文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意思是秦国国君讨伐晋国,渡过黄河后,焚烧掉所有船只,看来秦国是要和晋国破釜沉舟地决战一场了。原文中的“济”表示“渡河”,成语“同舟共济”的“济”也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表示河流名称的“济”字会有表示渡过河流的意思呢?为什么别的同样也表示河流名称的字,如“江”、“河”、“淮”、“洛”等字不能表示渡过河流的意思呢?
原因在于济水曾经“渡”过了黄河。它在中原地区由北向南,穿过黄河,这种大河交叉的奇特景象,给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说到这条河流的名称“济”,就会想起“过河”来。同样道理,想起过河的事情,就会联想起叫做“济”的河流来。不知不觉,“济”就成了“过河”的代称。南北朝时期,学术界盛行用声调区分不同的词,于是在方言发音的基础上,确定了用第四声来读表示动词用法的“济”。
“济”可以表示渡河,而在交通设施落后的古代社会里,渡河是一件大事,所以渡过了河就意味着完成了一件大事。在这个道理上,“济”引申出表示完成、成事的意思。
“济”可以表示完成,近而也可以表示“使事情完成”。物资上的“济”是“接济”,其他各种方式的“济”,根据上下文可以说是“救助”、“拯救”,可以说是“补益”,也可以说是“弥补”。如“济困扶危”、“无济于事”、“打富济贫”、“宽猛相济”等。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叫“济民”,使国家昌盛、世道太平,叫“济世”。经国济民,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后来简缩成了“经济”。在古代“经济”就是政治。
两个“济”字叠用构成一个形容词,读音是第三声,“济济”形容众多的样子。成语里有“人才济济”一说,现在我们要形容某个单位或某个地区拥有大量人才常常使用这个成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