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为报酬。谁料,夷吾(晋惠公)即位后,食言了。
晋惠公言而无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满。但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送去了大批粮食,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没有支援。秦穆公气愤极了,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兵戎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启示】 春秋时期,地处黄河东、西岸的秦国与晋国从未停止过明争暗斗。不过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分分合合,有争斗就有结盟。联姻是结盟的重要手段,嫁往对方国家的贵族女性在和平时期,是一枚维持双方政治平衡的砝码,一旦两国交战,该砝码则可能使政治的天平发生戏剧性的倾斜。因此,从本质上讲,秦晋之好不过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联姻罢了。
【成语释义】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活用例句】 经历一番波折后,这对恋人终于结为~,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
【近义】 秦晋之缘、天作之合
【反义】 反目成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