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盘根错节》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盘根错节:pán gēn cuò jié
词源:《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词由:东汉安帝永初四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入侵汉王朝。大将军邓骘(zhi)主张放弃西面的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敌人。当时职位较低的虞诩不同意这样做,结果,意见被朝廷采纳了,并且取得了胜利。但骄横的邓骘,对这十分恼火,暗里想除掉虞诩。其时,朝歌(今河南淇县)一带人民攻杀地方官吏,事情越闹越大。邓骘故意派虞诩去当县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邓骘的用心,虞诩的朋友也深为他的安危担心,可虞诩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有志气的人不求容易的事做,遇到难题决不回避,这是我做臣子的责职。不遇到盘结的根,交错的节,又怎能辨识刀斧的锋利呢?”虞诩到了朝歌,很快平息了动乱。
词义:树根盘曲,枝节交错。盘:弯曲地盘绕着。今常比喻事情十分错综复杂,不易处理清楚。
书证:《魏书·甄琛传》:“今河南郡是陛下天山之坚木,盘根错节,乱植其中。”徐特立《毕业歌》:“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