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庖丁解牛》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词源: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
词由: 战国时候著名的思想家庄子, 在谈到养生之道时讲了个寓言故事:有个姓丁的厨师,有一次给魏国文惠君解一头牛。只见他两手抓住, 肩膀靠着, 一只脚踩住, 膝盖抵着, 刀一下砉然一声, 皮肉霍然分离开了。这一举一动, 熟练而有序, 象奏乐那样节拍分明, 因而得到了文惠君的啧口称赞。文惠君问丁厨师怎么会如此熟练的呢? 庖丁答道:“我开始宰牛, 只看到一只整体的牛。三年之后,看不到全牛了,十分熟悉了牛的肢体结构, 这样,我能从牛体内的空隙处下刀, 一切也就无阻无当, 得心应手了。”
词义: 丁厨师割解牛。庖丁: 厨师; 一说厨师名丁。解: 解剖、分割。比喻技术熟练,得心应手。书证: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遍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