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词源:《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词由:春秋时代,郑国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竭力扩充地盘,向郑庄公夺权。大夫祭仲察觉了,劝郑庄公及早准备铲除共叔段,以绝后患。郑庄公笑了笑说:“一个人做多了不义的事情, 是会自行垮台的, 你姑且等着瞧吧。”共叔段的野心不断膨胀, 胃口也越来越大。公元前七二二年五月, 共叔段与偏爱他的母亲姜氏暗中紧密联系,企图里应外合,突袭郑国的都城。老谋深算的郑庄公, 采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 早就暗中派人监视着共叔段的一举一动,当获悉共叔段准备挑起事端时,抢先一步派兵直捣共叔段的巢穴。最后, 共叔段兵败被逼自杀了。
词义: 干多了坏事, 一定会自取灭亡。
书证: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至于梁漱溟、彭一湖、章乃器那一类人, 他们有屁就让他们放,放出来有利, 让大家闻一闻, 是香的还是臭的, 经过讨论,争取多数,使他们孤立起来。他们要闹, 就让他们闹够。多行不义必自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