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肓》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词源: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育之上, 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词由: 晋景公生了病, 到秦国去请医生。秦桓公派有名的医生缓到晋国去医治晋景公的病。缓还没有到晋国的时候, 晋景公梦见他的疾病化成两个小孩子, 一个小孩子说:“那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我们逃到什么地方去好呢?”、另一个小孩子说:“躲在 ‘肓’ 的上面,‘膏’的下面, 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缓来到晋国,诊断了晋景公的病, 然后说:“这个病已经没法医治了,病已经达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灸法攻治不行,用针法医治效力又达不到, 内服药物的药力也达不到, 所以没法治了!”晋景公听了以后, 觉得和自己作的梦非常符合, 就说:“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便赠给缓一份厚礼, 让他回秦国去了。
词义: 疾病已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 据说这里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引申为事态严重, 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书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 自言知罪, 但求拯救。莲回:‘病入膏盲, 实无救法。’”黎汝清 《叶秋红》:“对那些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的人的死, 医生是没有责任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