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生灵涂炭》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生灵涂炭》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生灵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

词源:《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指怀帝、愍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词由: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国君苻坚穷兵黩武,致使国力由强而衰。公元385年,前秦受后燕、后秦进攻,国都被围,城内无粮,竟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苻坚兵败五将山,被后秦国君姚苌俘获,押至新平,囚禁在一个寺庙里。姚苌强令苻坚交出传国玉玺,因苻坚至死不交而被缢身亡。当时,苻坚的儿子苻丕驻兵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等人拥戴苻丕接父位当了皇帝。第二年,苻王大封群臣,加封王永为左丞相。王永写了一篇檄文,号召前秦各地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讨伐姚苌和后燕国君慕容垂。檄文中说:“苻坚被害,国都沦陷,国家凋败,全国生灵涂炭。”各地官吏接到檄文,都率兵前来会师。但由于后秦的军力强大,王永指挥的反击战以失败告终。到公元394年,前秦被后秦所灭。

词义:老百姓好象生活在泥沼和炭火中一般。生灵:老百姓;涂:泥沼;炭:炭火。形容广大人民在反动阶级统治下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亦作“生民涂炭”。

书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八方播乱,生民涂炭。”《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1307页:“孙科说:‘……可惜当时各方未能完全放弃小我的利害,全国人民亦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促进这个和平运动的成功,遂致战祸复发,生灵涂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