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外强中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外强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词源: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 及惧而变, 将与人易……张脉偾兴, 外强中干, 进退不可, 周旋不能, 君必悔之。”

词由: 春秋时代,秦国出兵攻打晋国, 晋国接二连三吃败仗。当秦军深入晋国的阵地时, 晋惠公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郑国出产的名马上阵交锋。庆郑劝阻他说:“出外打仗一定要用本国的马, 因为国产马既服本国水土, 又熟悉道路; 既知人的心意, 又听使唤。现在你改用外国的马, 是不合适的, 因为外国马一遇到意外的事, 就会血管膨胀, 呼吸急促, 马在作战时惊恐紧张, 外貌虽很强壮,但内部已气虚力竭了;要进不能进,要退不能退, 那时才后悔,也就晚了。”可是惠公不听。不久, 秦晋两国在韩地宽广平坦的地方交战, 晋惠公的战车前面套的马陷入泥泞之中, 回旋而不得出,晋惠公因而被秦军俘虏了。

词义: 原指外表强壮、内里虚弱的马,在紧张的战斗中就会血管膨胀。干:枯竭。形容外表看起来有力量,实际上很虚弱。

书证: 宋·胡继宗 《书言故事大全·卷五·恶性类》:“‘外强中干,’徒有外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虽不至于象从前吃尽当光光景, 然而不免有点外强中干了。” 鲁迅 《致章廷谦》: “其问我何以不骂他者, 亦非真希望我骂, 不过示人以不怕耳,外强中干者也。”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 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 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