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行若狗彘》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行若狗彘:
词源: 《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 ‘君子有斗乎?” 子墨子曰: ‘君子无斗。’ 子夏之徒曰:” ‘狗豨犹有斗, 恶有士而无斗矣?’ 子墨子曰: “言则称于汤、文, 行作譬于狗豨,伤矣哉!’
词由: 有一天, 子夏的学生文子问墨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还有和人家争斗的事吗?”因为墨子的主张是“非攻”。墨子回答说:“没有”。文子当然不同意他的说法, 因为他的老师是孔子的学生, 听了墨子的回答, 就反问说:“猪与猪还有争斗,人与人怎么能没有争斗呢?”墨子听了, 对儒家学说抱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说:“这太叫人痛心了, 说的满口是商汤、周文王, 可做的却同猪一样, 这真叫人痛心啊!”
词义: 行为同猪、狗一样。彘:猪。比喻行为龌龊卑鄙, 不齿于人类。
书证: 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 反君事仇, 行若狗彘。”明·李贽《三教旧儒说》:“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然也。”清·王凤洲《纲鉴会篡·孝献帝纪辛卯十六年》:“齐桓之行若狗彘, 管仲不羞而相之, 其志盖以非桓公, 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