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níng wèi jī kǒu wú wèi niú hòu

词源: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 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 何以异于牛后乎?”

词由: 战国时, 七国争雄, 其中秦国的势力较大, 态度也较强横, 而韩国则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韩国国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 准备接受秦国的屈辱条件, 向秦国屈服。这时, 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来到了韩国, 他听说韩国准备向秦国投降, 完全和他的六国联合抗秦的主张相反, 于是他就对韩王说:“我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话,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你现在准备和秦国结交, 而且是向他称臣, 这和成为牛肛门有什么两样呢?”他竭力劝说韩国要独立自主, 摆脱秦国的控制。

词义: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 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鸡口: 鸡的嘴, 可以遍尝各种食物; 牛后: 牛的肛门, 只是排池粪便。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自主, 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人摆布。亦作“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书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俗谚云:‘宁为鸡口, 勿为牛后。’以大王之贤, 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 臣窃羞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