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因材施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因材施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

词源: 《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朱熹集注引张敬夫(栻) 曰:“圣人之道, 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词由: 有一天, 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起了教导他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教导别人的关键是要把道理讲清楚。”有的学生说:“你把道理讲得再清楚, 假若他接受不了, 那等于没讲。” 还有的学生说: “只有聪明的人,才能跟他讲道理;对愚笨的人,根本就不必同他讲什么道理。”孔子认为他们的看法都失之偏面, 最后说道:“教导别人首先要看他天资的高下而定。世界上的人, 大约以天资中等的人居多。超过天资中等的人, 其天资一定聪颖, 对这种人可以跟他讲上等的道理。如果天资还不及中等的人, 其天资肯定低下, 如果和天资低下的人讲上等的道理, 他怎么能够明白呢? 因此,对这类人不能讲上等的道理, 只可讲下等的道理。”对孔子的这番话,后人张敬夫认为这是讲的因材施教的道理。

词义: 按照资质不同的教育对象,施加不同的教育内容。后指对不同的对象, 施加不同的教育。

书证: 清·郑观应 《盛世危言·卷十三·女教》: “别类分门, 因材施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