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朝之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一朝之忿:yī zhāo zhī fèn
词源: 《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非常德与? 攻其恶, 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 非惑与?’”
词由: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 樊迟跟随孔子在祷雨台下闲游,问孔子说:“老师,一个人的德行如何才能积得高呢? 一个人内心的隐恶如何才能诊治呢?”一个人心中的迷惑, 如何才能识破呢?”孔子赞扬樊迟这三个问题问得好, 因为这三桩事都是修身的事。然后回答说:“你先将要做的, 只管去做, 至于做了有没有效验,且不必计较,这不是积高德行吗?专门功击自己的不好, 不去攻击他人的不好, 这不是治去了心里的隐恶吗? 因为一时的愤恨, 就不顾一切的去拼命, 甚至害及父母, 这不是心里的不足吗?”樊迟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因为他懂得了三点道理, 还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词义: 一时的愤恨。朝: 早晨, 形容时间短暂; 忿: 气忿, 愤恨。
书证: 宋《二程全书·粹言二》:“小人以一朝之忿, 曾身之不遑恤, 非其性之尽也。”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五十六回:“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 自相吞噬,(曹) 操必乘虚来攻, 国势危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