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义灭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大义灭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词源: 《左传·隐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 其是之谓乎。”

词由: 春秋时期, 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 与贵族的一个公子叫州吁 (xu) 的合谋杀掉了国君卫桓公, 州吁就自立为王, 石厚被封为上大夫。石碏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参与了谋杀国君的事件, 非常气愤,就把石厚和州吁诱骗到近邻陈国去访问, 并事先派人劝说陈国国君逮捕这两个人。后来陈国国君照办了, 州吁在陈国就地被处死, 石厚准备被遣送回国。新立的卫国国君也想赦免石厚死罪。可石碏坚决不同意, 并亲自派家臣去陈国把儿子杀了。因而人们称赞石碏杀子是“大义灭亲”。

词义:为坚持大义而杀了亲属。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原指为维护君臣的名分而不顾亲属的情谊,今指为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属不徇私情,按法惩处。

书证:唐·李卫公(卫公是李靖的封号)《问对》(旧本题唐李靖撰,实乃宋·阮逸伪撰):“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你尽管是她(南后)的父亲,但如果不照着他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