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刍荛之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刍荛之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刍荛之见:chú ráo zhī jiàn

词源:《诗经·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而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笑,询于刍荛。”

词由:周厉王荒淫无道,专横跋扈,但仍有敢于进谏之臣,召穆公就是一个。他看到周厉王醉于女色,政事废弛,认为犹如天反其常道,老百姓吃够了苦,所以不得不进谏。他说:“我虽然和你担任的是不同的职务,但和你一样,都是先王之臣。”因为周厉王是周成王的七世孙,而召穆公是康公的后代。“我现在对你说出我的意见, 也预料你听不进去。可我所说的, 是当务之急的事啊。我说的话希望你能听取一点,不要一笑了之。古代贤人说过: 即使对砍柴的樵夫, 也要去听听他的意见, 何况我还是和你同是先王之臣呢?”

词义: 打柴人的看法。刍荛: 割草砍柴的人。比喻身份低微的人所发表的意见, 多作向别人陈述意见的自谦之词。朱喜注:“刍荛:采薪者。古人尚询及刍荛, 况其僚友乎?”

书证: 清·李绿园 《歧路灯》 第六回:“弟倒有一个刍荛之见, 未必有甚高明。”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但军旅之事, 容当陆续奉献刍荛之见, 供将军斟酌可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