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平易近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
词源:《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 民必归之。”
词由: 周武王死后, 成王继位。那时成王年少,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自立为相, 代成王处理国事, 而让自己的大儿子伯禽代他受封于鲁地。伯禽当了鲁公以后, 自以为是,不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同时搞了一套繁琐的礼仪制度。曾经辅佐过周武王伐纣的功臣姜子牙,听到了伯禽治理鲁地的情况,深有感慨地说:“唉,如果照这样下去,鲁地一定治理不好,鲁公的后代将来一定成为齐侯的臣下!把君臣的礼仪搞得那么复杂、繁琐,会使老百姓讨厌,不愿接近你,时间一长,人们的心会离你越来越远。如果态度谦和一些,不摆架子,老百姓就会亲近你,归附你。”
词义:性情平和,态度可亲,使人容易接近。原作“平易近民”。
书证:清·龚自珍《杂诗》:“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他留心观察,开始对闯王的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与部下同甘共苦——这三样长处感到惊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