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战三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三战三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三战三北:sān zhàn sān běi

词源:《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词由:春秋时代,吴国和越国为了争夺霸主,常常挑起事端,连年战争不断。有一次,吴越之间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吴军被越军打得大败。越军的左右两路军,乘胜渡过河去,紧紧地追击吴军。两军在没地又摆开了战场,越军锐不可挡,吴军则惊魂未定,又吃了败仗。越军一直追到吴国都城的郊外,再次击败了吴军的残兵败将。吴军三战三败,退进城去,越军一直打到吴都的城下。

词义:打了三仗,吃了三次败仗。北:败逃。形容屡吃败仗。韦昭注:“军败奔走曰北。北,古之背字。”

书证:清·黄遵宪《度辽将军歌》:“待彼三战三北余,试我七纵七擒计。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