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慤《奉和咏龙门桃花诗》咏桃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桃花·奉和咏龙门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萧慤

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

论时应未发,故欲影归轩。

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

这是一首歌咏栽植在龙门的桃花诗。

桃花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名花之一,也是古代许多诗人笔下歌吟的题材。在《诗经》中,就有歌咏桃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行彼秾矣,花和桃李”(召南)。唐中宗于景龙四年,与群臣宴于桃花园,学士李峤等侍臣各献桃花诗。皇帝令宫女歌唱,又命令太常寺官选其中二十多首入乐府,称之桃花行。至于以桃花作为地名的更是不胜枚举。人们不仅看重桃花的美丽,而又把它作为喜庆与瑞祥的象征,民间习俗把桃树的果实称为寿桃,是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萧慤的这首咏龙门桃花诗,借花寓意。诗的开头两句直接入题,写桃花移植龙门。“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汉乐府相和歌曲《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梁简文帝《初桃诗》:“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水井无盖称露井。井是人们常聚集的场所,劳动之余,提瓶汲水,故在井边多植花草果树。特别是桃李,更是井边常见之树。汉乐府民歌中歌咏露井桃,就是作者所说旧闻之意。井边与龙门比较,自有卑贱与尊贵之分。自古以来统治者都认为龙是富贵帝王之家。井为下民食水之场所。桃花由露井边而移栽龙门,自然是身价十倍。龙门,恐指地名龙门山,同时兼用一登龙门,则身价百倍之典,暗寓君门之意。

诗的三、四两句,铺写龙门桃花的高贵,与原野塞上的桃花不同。“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龙门桃花数量有限,不似塞上的片片桃林。由于龙门桃花地处势高而其花也显得鲜丽,不同于小土丘的桃花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这两句写出了龙门桃花的特征与优势。桃花可因其品种不同,栽培管理各异,而其花姿色可有优与劣之别,但绝无贵贱之分。龙门与原塞均可培植出美丽的桃花。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两处桃花之不同,恐更是渗入人意,由于其处境不同,暗寓官势地位的不同。龙门之桃花绝不可以与处于露井、原塞的凡花俗种可比。具体地发展了开端两句诗意,丰富了诗的内含。

五、六两句是议论,写观感。“论时应未发,故欲影归轩。”按照季节来说,桃花还不该开放,但龙门桃花却先于季节而盛开,致使自己观赏兴趣甚浓,想要日影西斜再驾车回归。轩,是古代卿大夫乘坐的一种华贵的车子,不难看出观赏者为达官显贵之士,暗扣“奉和”之意。前四句写龙门桃花非寻常可比,而赏花者也不比平民。花贵人更贵,人花相合相衬。可见,诗中物与情相融,一种审美追求向着无限的时空发展,有“忘路之远近”与“迷花倚石忽己暝”的神游桃花王国之感。

最后两句写出具有寓意的结论。“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若把这盛开的桃花轻轻摘尽,总要胜过桃花随风零落,逐水成泥。折桃花插戴是古代妇女的一种习俗。折枝插瓶,时时观赏花开,能满足美的心理欲求。这要比花随风飘落更有意义与价值。这两句诗恐亦暗示,希望在上位的人赏识自己,简选与援引自己,攀龙门而显贵,不甘愿随风零落。埋没自己。

这首小诗,和在上位的人奉和,有干谒的意味,但不直露谀色,而借龙门桃花寓意。系用曲折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潜在的思想意识,读者自然妙悟出这一深层的寓意。这种借事借物托援引之意的诗,在唐代诗歌中就更多见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