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疏影》咏梅花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梅花·疏影》咏梅花诗鉴赏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的《暗香》、《疏影》两首词,是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到苏州范成大家作客时写的。姜夔是通过杨万里的介绍同范认识的。据说,姜撰了《暗香》、《疏影》二曲,因其音节清婉,为范所赞赏,于是赠以侍婢小红。姜携小红归吴兴,过垂虹时,在大雪中赋诗:“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很有点扬扬得意的神气(见《砚北杂志》(下))。

本来这首词并不难懂,也没有寄托什么“君国之思”。作者只是明明暗暗地运用一些典故,为梅花的姿态进行勾勒罢了。

开头的“苔枝”指梅的枝条,因为上面长着苔藓;“缀玉”指梅花开在枝头;“翠禽小小”两句,说树上栖宿着小鸟。这三句平平而起,穿凿不得,所以各家都无异说。

“客里相逢……自倚修竹”,句中递入作者自己。姜夔是到范成大家作客,在范家看到梅花,所以说“客里相逢”;梅树旁边还长着竹子,正如苏轼的诗:“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以又说“无言自倚修竹”。暗用了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这一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无深意。

再下去,“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是借一个具体的古代美人比拟梅花。为什么要拿王昭君来比拟? 问题很简单,梅花是犯寒而开的,使人很容易想象它是一位在严寒的北方呈现特有丰姿的美人;而昭君正是远嫁匈奴,生活塞外,所以便拿来比附。

姜夔因为是咏江南的梅花,为了牵合眼前事实,所以用了“昭君胡沙”之后,立即笔锋一转,说昭君是“暗忆江南江北”,而且“月夜归来”以后,便“化作此花幽独”。花和美人结合成为一体了。这是出力地写花,还运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

下片开头用了另外一个梅花典故: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梅花飞到翠眉附近。那是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的故事。据说这位公主在人日睡在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上,成五色花,拂之不去,直过了三天才能洗掉,以后宫女就学着在额上作梅花妆了。这是常见的梅花典故。虽用了“深宫”字样,已与昭君无关,那就更与宋室的后妃无关。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八字一气。意说梅花开在寒冬,春天本来不去管它;可我们却不要象春风那样。古诗:“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是形容美人的风采。“早与安排金屋”——因为已连用两个宫中美人的典故,这里就索性再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又是一个宫中美人)来表示对梅花应该特别珍惜。

以下,又由寿阳公主梅妆而想到梅花的飞坠。“一片随波去”,写出梅花逐水漂流;“玉龙哀曲”,因古乐府《江南弄》中有《龙笛曲》,传说此曲奏时声似龙吟,故名;另外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作者两事合用,通俗点说,不过是因梅花的坠落而想及《落梅花》笛曲罢了。这固然是咏梅的一笔,但也与象征皇室的“龙”无关。

最后,转到画幅里的梅花。意思是说,等到梅花落尽,枝头上看不见它了。假如要寻觅它的踪迹,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横幅之中——画着梅花的画图,细细欣赏它那幽艳丰姿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