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选自《于湖居士文集》卷三十一。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绍兴进士。官荆南、湖北安抚使。其词风格豪迈。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六州歌头,本鼓吹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平仄互叶。也有只叶平韵。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1)。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2)。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3)。隔水毡乡(4),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5)。看名王宵猎(6),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7),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8)。干羽方怀远(9),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10),纷驰骛,若为情(11)!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12)。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1)关塞莽然平:谓草木茂盛,高齐关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与金签订和议,以淮河为宋金分界线。故称淮河为关塞。(2)黯销凝:感伤销魂。(3)洙泗上三句:言礼乐之邦也陷敌手。洙、泗二水,流经山东曲阜,是孔子讲学、弦歌的地方。(4)隔水毡乡:指淮河北岸金国属地。北方民族住毡帐,故称其地为毡乡。(5)区(ōu)脱:匈奴语。指边境屯戍或守望的土堡。(6)名王:古代少数民族对贵族头领的称呼。(7)空埃蠹:白白地尘封虫蛀。指武器久放不用。(8)神京:京城。这里指沦陷的北宋都城汴京。(9)干羽句:用文德以怀柔远人。意在讽刺朝廷正向敌人屈辱求和。《尚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干,盾。羽,雉尾。据说舜大修礼乐,七十天而有苗来归顺。(10)冠盖使:指求和的使臣。(11)若为情:何以为情。(12)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
【导读】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头一年,元帅张浚率军北伐,在今安徽宿县符离集战败,投降派得势,与金通使议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今南京)留守。张浚召集抗金义士于建康,拟上书孝宗,反对议和。张孝祥即席赋此词,张浚读之深受感动,立即罢席而起,入宫求见孝宗。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高歌慷慨,愈转愈深,不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更有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故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云:“盖先生之雄略远志,其欲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
【思考】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为什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