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③。冯夷空自舞④,楚客不堪听⑤。
苦调凄金石⑥,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⑦。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①此为作者天宝十载(751)应进士举时所作试帖诗。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会试。湘灵,湘水女神。舜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思念他,投湘水而死,成为湘灵。
②鼓:弹奏。云和:山名,以产琴瑟著称,因以为琵琶琴瑟等乐器的统称。
③帝子灵:即湘灵,传说是帝尧的女儿,故称。
④冯(píng)夷:水神名。《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兮舞冯夷。”这也是诗题所本。
⑤楚客:指屈原。
⑥“苦调”句:言瑟之愁苦使金石为之悲戚。金石,指钟、磬类乐器。
⑦“苍梧”四句:是说瑟声清苦,在山水间萦回着湘灵的思慕、幽怨。苍梧:山名,又名九疑,在今湖南宁远县。白芷,香草名。馨,香气。潇,水名,发源于苍梧山,至永州汇入湘江,流入洞庭湖。
赏析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省试时所作诗称“试帖诗”,这种诗一般五言六韵,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容易束缚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难写好;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此诗就是试帖诗中的佳作。
最后两句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据《新唐书》,钱起曾在客舍月夜独吟,忽然听见有人吟诵这两句,大惊之下四处寻觅,却不见人影,他记住这两句诗,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便用上了,果然使考官大为赞赏,称为“绝唱”。这两句诗使钱起不仅通过了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而且从此扬名天下。这类记载和传说,其实无非是津津乐道于这两句多么出色,以致于它不像是诗人在正常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而只能是带着神秘气息的“偶得”。确实,这首诗好就好在这最后两句。前面全部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哀怨,在排律的形式中一联一联地对仗下去,虽也可读,却并没有太出彩之处,而最后一联的出现,与前面浑然一体地形成了远韵悠然的意境。乐声停止了,只有青青数峰矗立在江面上,这是以声尽而意不尽的景语收束全篇,使人感受到那美妙的乐声似乎还围绕着江上青峰,从而将听觉的感受延长于眼前所见之视境,形成悠远的意境和袅袅不尽的余音。
王昌龄《从军行》也是这种最后以景语结束的写法:“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但是王诗的景语是融汇着视觉和琵琶乐声的听觉的,因为曲并没有终,而钱起的诗则曰“曲终人不见”,以纯粹的景语结束,乐声只是存在于回味与想象之中,结合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湘灵只不过是传说中的神灵,云和瑟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乐器,这就使整首诗笼罩着神秘诡谲的气息,当人们看到“江上数峰青”时,虽然乐声犹在耳,却有如梦如幻的感觉,似乎一切并没有发生过。所以,与王昌龄的诗相比,虽然同样是写凄怨的乐声,同样是以景语结束,意境却截然不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