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别人手里的东西是好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孩子觉得别人手里的东西是好的

父母会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喜欢抢别人的东西,他们总觉得别人手里的东西是好的,不但抢父母手里的东西,有时候还喜欢抢其他孩子手里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孩子正在玩一个玩具时,他玩够了就会扔掉,然后又拿起第二个玩具玩。这时父母把之前那个玩具捡起来,孩子看到了便会扔掉第二个玩具,又开始抢父母手里的玩具。如此反反复复,对孩子来说,好像只有别人手里的才是好的。

有一次,妈妈带着楠楠一起去朋友家里,正好朋友家的孩子跟楠楠年纪相仿。大人们愉快地聊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没过多久,妈妈就听到了楠楠的哭声,两个大人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楠楠喜欢上了别人的飞机模型,非要抢过来玩,抢不过就哭了起来。朋友上前去把自己孩子批评了几句,拿过玩具递给楠楠,楠楠不哭了,不过朋友的孩子却哭了起来。最后,还是妈妈承诺给楠楠买一模一样的玩具才安抚好了两个孩子。

其实,平时妈妈也发现楠楠喜欢抢东西这一特点。有时候他去小区里玩,虽然自己手里也拿着刚买的玩具枪,但看到别人手上有更新款的玩具,楠楠便会直接冲过去抢。妈妈觉得,在楠楠看来好像东西都是别人的好。

父母看到孩子喜欢抢东西,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比较自私,长大后也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但事实上,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就会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拿走,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会占为己有。孩子因自我意识而抢东西,这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大概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1.感觉比较新鲜

毕竟孩子缺乏一些认知能力,看到别人手里的东西,心里觉得新鲜又好玩,从而忍不住想要抢过来。虽然他们内心并没有想要抢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很喜欢,所以行为方面比较过激。

2.感到十分好奇

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总想认识周围新鲜的事物。在很多新鲜事物的引诱下,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被激发出来了。别人手里的东西,如果只能远远看着,完全不能满足内心的好奇。所以,为了仔细看一下,他们便会忍不住想要拿来自己研究一下。但孩子并不懂得如何与对方商量,让对方把东西拿给自己,所以他们就索性开始抢了。

3.强烈的占有欲

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萌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有区别的。出于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对很多东西想拿就拿,完全没有顾忌。换句话说,那些喜欢抢别人东西的孩子,通常有较强的占有欲。

小贴士

1.引导孩子认识归属者

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所有权的观念,如当孩子想要别人手里的东西,父母可以强调:“这个玩具是东东的,你只能玩一下,不能带走,你玩一会儿要还给东东,你的玩具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东西的归属感,有所有权的概念。

2.让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通常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所以,当其他的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东西时,父母不应该强制要求他谦让给别人。而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如“你把这个玩具借给他玩一下,以后他有了新玩具也会借给你玩的,这样你们就各自有两个玩具玩了”。

3.别为了满足其他孩子而让自己孩子委屈

当孩子的东西被抢时,父母不要强行把东西从自己孩子手里抢过来满足其他孩子。因为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变得越来越懦弱,慢慢就会形成优柔寡断、不敢反抗、不会拒绝的性格。这时父母应该好好保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呵护。

4.教导孩子良好的沟通方式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会直接制止:“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这是不好的行为。”其实,孩子并不太能接受这样的话。最好的引导,应该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如“如果你喜欢他手里的东西,你应该先问一下他愿不愿意把东西借给你玩一下,或者你有好的东西跟他交换着玩”,让孩子知道如何与人友好协商,而不是直接抢东西。

5.及时肯定孩子好的行为

当孩子尝试着去与人商量,父母需要及时肯定这样的行为。当孩子不是直接抢东西,而是友好地协商“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有一个玩具,不如我们交换玩一下,你愿意吗”,父母需要及时肯定孩子这样的行为,他们才会意识到这样做是正确的。

6.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抢走他手里的东西,然后问他“你的东西被抢了会难过吗”,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再告诉孩子,如果他抢走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也会感到很难过。当孩子感受到被抢的负面情绪之后,他就会真正地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

7.最好的教育在第一次

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抢别人的东西时,父母就应该及时教育,这样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孩子不良的行为纠正过来,同时可以防止孩子在多次重复这种行为之后,养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