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浇油·落井下石·炀帝挟嫌,裴蕴推逆
隋炀帝大业初年,薛道衡从番州刺史任上卸职回京,以一篇《高祖文皇帝颂》进献炀帝,文中对隋高祖杨坚的功德备极赞扬,实在只是一种先朝重臣怀旧心理的正常表现,此外并无他意。隋炀帝看完以后心里却很不舒服,以为道衡名为歌颂高祖,其实则在讽喻本朝天子才德不如先帝,于是改授道衡为司隶大夫,随时准备治罪。不要以为炀帝这是在小题大做,深刻的误解再加上旧时的积恨,完全可以使一个并非宽怀大度的人产生非常极端的念头。炀帝与道衡的过节由来已久,那还是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薛道衡因提拔官员有党同苏威之嫌而被革职发配岭表,那时杨广也还是一个普通藩王(时封晋王),坐镇着扬州这一块风水宝地,正在极力罗致人才,听说道衡获罪,马上就派人暗示,只要道衡特意路经扬州,他将表奏他在晋王府任职。而道衡本无意进入王府,所以他竟从江陵方向转赴发配地,让晋王的期待化为泡影。杨广自此怀恨在心,但其时既非太子,又身居阃外,也拿道衡无计奈何。现在就不同了,他身在九重天上,生杀予夺操于一手,自然想要道衡怎样道衡都得俯首听命。不幸的是,道衡完全忘记了他不肯为晋王效力的那段往事,更没有意识到来自当今皇上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尽管司隶刺史曾好心提醒他赶快杜绝宾客,对皇上卑辞下气以免无妄之灾,他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朝臣议行新的法令,很长时间也没能做出最终的决定,道衡触景生情,慨然叹道:“假如有高颎在,新令只怕早就推行了!”他没有想过,高颎也是言成祸福才被炀帝杀掉的,他说这话岂非自找麻烦?炀帝听说之后果然大怒,下令执法人员严厉勘问。而审理此案的御史大夫裴蕴恰好是个善于揣摩、附会皇上心意的人物,凡是皇上有意加罪者,他都能歪曲法典,顺应主子意愿,务必将这个招惹皇帝的倒霉蛋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薛道衡的才华又是他向来所深心嫉妒的,皇帝说声打倒,他自然乐得再踏上一只脚。于是他入奏炀帝,有意罗织道衡的罪状,称道衡恃旧负才,目无君长,一贯对皇上的圣旨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生祸端,这种人的罪名表面上虽然隐晦不清,究其中心深意则是非常严重的悖逆行为,不可不严加惩治。炀帝说:“不错。我年轻时多次跟他出兵打仗,他就一直将我视为童稚之辈,只管与高颎、贺若弼之流操持威权,其罪名已经不轻。在我即位以后,心怀不安,因天下太平,他才没有公然起兵造反,但骨子里面何尝不是时刻在等待着这一机会!所以裴公以叛逆论其罪状,真是深得要领,妙体朕心。”就这样,炀帝与裴蕴一唱一和,凭空给道衡加上一条十恶不赦的反罪予以诛杀,并将道衡的妻儿子女远徙且末(今新疆且末县附近)。(《隋书·薛道衡传》、《隋书·裴蕴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