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太湖·太湖佳绝在鼋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太湖·太湖佳绝在鼋头

号称三万六千顷“包孕吴越”的太湖,在无锡留下了“湖东十二渚”,鼋头渚首屈一指。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载:“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然,因呼为鼋头渚。”这里花繁、路曲、林深,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可以观赏太湖烟景:晴天淡泊宁静,金沤万顷,雨天烟波浩淼,峦影空濛,风起时黛浪奔涌,水天相连,云涌处轻烟漫舞,变幻无穷。这里原有“广福庵”、“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包孕吴越”、“横云”等古迹,自1918年开始建造园林,成为一个兼具古代文化色彩和江南园林风致的游览胜地。

入门,首先是新建园林景区,重檐门楼,覆以黄色琉璃瓦,正面书“鼋头渚”三字,背刻“山辉川媚”。入门300米见水,水穷处立一牌坊“太湖佳绝处”,为鼋头渚之总括。入牌坊,过浮雕壁,有“涵虚亭”,亭名或取自孟浩然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涵虚混太清”句。亭右樱堤,遍植樱花,堤上架一古式拱桥,日照成浑圆形,周围树木苍郁,景色四季如春,即为长春桥。下长春桥,又有“具区胜境”牌坊,具区为太湖古称。过牌坊即为以李清照词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意境命名的“藕花深处”。池分前后,盛植荷花。池中建堂,为清芬屿,四面临水,堂中水石盆景各显其神,堂前太湖石亭卓立水中,垂柳槐树古奇多姿。隔池山脚下,净香水榭,牡丹坞广植牡丹、芍药。这一景区临水傍山,远眺鱼舟千张,绿水荡漾,近看亭阁四廊小巧玲珑,可谓“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

沿湖边小道登上鼋头,景致豁然开朗。脚底巨石卧水,浪花飞溅,渚头灯塔矗立,直插云天。传说鼋头渚是只“活鼋”,常出来兴风作浪,吞噬船民和财物,为此,后人在其头部造一灯塔,漆成红色,象征一只烧红的铁钉,把鼋头钉在渚上,从此行舟犊山门,出入太湖口都平安无事。从渚头上行,沿湖多石壁,宛如海滨。行之不远,见一巨石兀立,正面刻“鼋头渚”,背刻“鼋渚春涛”,为清末唐陀所留。绕过蹬道,穿过涵虚亭,便到鼋头渚的渚头与“横云”石壁围起来的一个大水湾。涵虚亭下石壁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几字。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为逃避宦官追捕,曾于蠡湖筑水居读书,并常到鼋头渚濯足,取“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后人为了纪念高攀龙,书此以志。石壁下,怪石嶙峋,卵石遍滩,不远处奇峰怪石林立,绝壁悬崖飞峙,如云横天际,吞吐波涛,如摆开石阵,气势森然。陡峭石壁上,刻有“横云”、“包孕吴越”几个浑厚有力的大字,相传是清末无锡县知事廖纶所书。这一景区的最高处为澄澜堂。其建筑仿宋明古式,宽畅豁达。堂内匾额,原为清末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因湖水明净清澈,故名之“澄澜”,中堂书“天然图画”,两边抱柱上是陈夔龙撰写的对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沿山路经阆风亭、飞云阁,沿古树高耸的林间小径至戊辰楼。登楼静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晨风夕月均得其妙。由戊辰楼向东,至一勺泉,登上石级,便到广福寺。南朝时这里初建广福庵,改建后,沿途疏林茂竹,依然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偏左,有普善和尚募化所建小南海佛寺,寺的西端,是为纪念范蠡而建的陶朱阁,建筑重阁飞檐,气象轩豁。寺左另有蔡氏退庐五间、华严精舍四楹。这几处建筑,幽谷萦回,晨丹晚翠,极宜观赏雨景。

广福寺为老树密竹所围,尽古朴而少宽广,要观赏太湖佳趣,要穿过石径蹬道去七十二峰山馆和万方楼,即王心如先生1929年所建太湖别墅。在万方楼小憩品茗,四季均宜。七十二峰山馆较万方楼更高一层,凭栏远眺,湖中马迹山、洞庭山、三山、拖山等七十二峰缥缈可见。楼前山下,取湖湾筑以小堤,延伸湖中,中间建一拱形小桥,取浪花奔腾之意,名万浪桥。每遇东南风大作,湖面万浪起伏,游人置身巨涛之中,虽衣衫尽湿,但觉情趣横生。

鼋头渚的最高处为光明亭。1953年刘伯承元帅来太湖,见此亭正在兴建中,谓之“无上光明”。1954年亭成,他欣然命名“光明亭”。登此亭,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最能领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意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