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敌之隙: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乘敌之隙: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蜀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打算出兵攻魏,群臣对能否取胜多存怀疑。诸葛亮向刘禅进言说:“先帝深深忧虑的是汉和魏贼不能同时并立,帝王基业不能偏安于蜀地,所以托付我讨伐敌人。以先帝的英明,度量我的才干,当然了解我讨伐敌人的能力不足而敌人强大;但是不讨伐敌人,帝王的基业也会灭亡,只是坐等失败,还不如去讨伐敌人呢!所以,托付我这一重任不加怀疑。我自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天起,睡觉不安稳,吃饭没滋味。想着要北伐敌人,应当先安定南方,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偏远荒蛮地区。我不是不爱惜自己,是考虑到帝王的基业,不可以在蜀都偏安,所以顶着危难来继承先帝的遗志,但议论的人认为这不是好办法。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的祁山之役中疲惫不堪,又对东吴用兵,兵法上有乘敌人疲劳之机的说法,这正是进举的时机。谨请让我陈述下列事项:汉高祖刘邦明如日月,谋臣智谋深远,但也历经危难,受过重创、危难之后,才转而安定天下。如今陛下比不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而打算用持久之计取胜,坐收统一天下之利,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一个原因。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危之计,动辄引证圣人之言,然而对人疑忌满腹,办事众难填胸,今年不打仗,明年不征战,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以至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二个原因。曹操的智谋超过别人,指挥作战好似孙武、吴起,但也曾在南阳被困,乌巢遇险,祁连临危,黎阳受逼,几乎败于伯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篡得天下,获一时平定; 何况我才疏力弱,而想不经过危难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三个原因。曹操五次攻打昌霸不能攻下,四次跨越巢湖不能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谋害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每称赞曹操是英才,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是庸才,怎能必胜! 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四个原因。自从我到了汉中,只经过一年时间,竟丧亡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 白寿、刘郃、 邓铜等和曲长、 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 无前, 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都是几十年之内,从四面八方集合起来的精英,不是一州所能具有;如果再过几年,就要损失三分之二,还能用什么去打垮敌人呢?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五个原因。如今民众贫困、兵士疲乏,可是国家大事不可停息,那么原地驻守和出兵进取,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相等,而不乘关中空虚的时机进攻敌人,打算以一州之地同敌人长期对峙,这是我不敢懈怠的第六个原因。心中难以平静下来的是天下大事,以先帝在楚地战败,当时曹操拍手高兴,说天下已定。然而后来先帝东连孙吴、西取益州,挥师北伐,杀了夏侯渊,这是曹操失策而汉朝大业将要成功了。但后东吴又违背盟约,关羽败亡,秭归受挫,曹丕称帝。世上事情都是如此曲折,实在难以预料。我只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得失,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见的了。”

十二月,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陈仓早已有准备,诸葛亮未能攻下来。诸葛亮让郝昭同乡人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说郝昭,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魏国的法律,您是熟悉的,我的为人,您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而且门第崇高,您不必多说,我只有一死而已。您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说郝昭,说“兵众悬殊,抵挡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毁灭”。郝昭对靳详说: “前面已说定了,我认识您,箭可不认识您。”靳详只好返回。诸葛亮自以为几万兵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东来的救兵未必就能赶到,于是进军攻打郝昭,架引云梯,出动冲车进逼城池,郝昭便以火箭迎射汉军的云梯,云梯燃烧起来,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又用绳子系上石磨,掷击蜀军的冲车,冲车被击毁。诸葛亮又制做了数百尺高的井栏,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直接攀登城墙; 郝昭又在城内筑起一道城墙。诸葛亮又挖地道,想从地道进入城里,郝昭又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昼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

曹真派遣将军费耀等援救郝昭。曹叡召见在方城的张郃,命他攻击诸葛亮。曹叡又亲自来到河南城,摆下酒席为张郃送行,问张郃道:“等将军赶到,诸葛亮是否已经取得了陈仓呢?”张郃了解诸葛亮深入作战缺乏粮食,屈指算一下说: “等到我到了那里,诸葛亮已经撤走了。”张郃日夜兼程赶路,还没到达,诸葛亮的粮食已尽,领兵退去。将军王双追赶,被诸葛亮击杀。曹叡颁布诏书赐郝昭关内侯的爵位。

诸葛亮伐魏韬略的根据是:以攻为守,乘虚而入,而屯兵于坚城之下,粮草不足,敌援已至,无利而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