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诸葛亮出兵南郑,议者以为,可乘此机会大举发兵,加以讨伐,魏明帝也倾向于这一观点,向孙资征求对此事的意见时,孙资认为:“以往曹操征伐南郑,击败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亲自救出夏侯渊一军,经常说南郑一地简直等于天然牢狱,而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意思是指这些地区地形险峻,而为能救出夏侯渊一军感到意外之喜。武帝曹操用兵如神,深知蜀汉以关山为阻,东吴以江湖为防,因此避而不击,不指望依赖将士之力,也不争一朝一夕之胜,这实际上在运用 ‘见胜而战,知难而退’ 的韬略。如今进军南郑以征伐诸葛亮,沿途道路布满险阻,所要调用的各路军队大约十五六万人,这势必造成天下骚动,费力巨大,这样做有无必要,实在值得陛下您考虑。从防守与攻战双方考虑,投放的力量往往相差悬殊,发动攻击时,我军需要的兵力将更大。如果不这样做,就以目前所有兵力,分命大将据守关隘、险要之地,所产生的威力也足以震慑强寇,镇静疆场,这样一来,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原日趋强盛,吴、蜀不攻自弊。”孙资所论,强调以守为攻,以静待动,以简驭繁,以定制变,效益显著,利大于害,从而改变了明帝的初衷,保证了曹魏的根本利益。

当时吴人彭绮在江南起事,曹魏集团中的不少人认为可以乘机进攻,里应外合,使东吴背腹受敌。明帝为此听取孙资之意,孙资认为,鄱阳宗人前后有多次起事,由于众弱谋浅,随即被击溃。以往文帝曹丕曾密论形势,指出,洞浦之役杀戮万人,获得战船无数,可数日之间,东吴就补足了在战斗中损失的兵力和战船。江陵被我军围困了很长一段时间,孙权只以上千兵马驻守东门,而东吴竟然也未出现分崩瓦解之势,这些例子均表明东吴法禁严明,上下团结一致,由此而推,这次彭绮起事,也不可能构成孙权的心腹大难。孙资不同意出兵的态度是十分清楚的。不久,彭绮果然败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