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诸葛亮去世》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深谋远虑: 诸葛亮去世》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司马懿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明帝派遣卫尉辛毗执持节符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符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之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难道还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亮夙兴夜寐,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 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 “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汉主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和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 “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任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 “费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齐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懿。”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汉军而还。

起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待士兵。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要请求带兵一万人,和诸葛亮分道行军在潼关会合,如同韩信请兵的故事一样,诸葛亮制止而不许可。魏延常说诸葛亮胆怯,叹息抱怨自己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杨仪为人干练机敏,诸葛亮每次出兵,杨仪常常规划调遣部队,筹办粮谷,不假思索,即刻便完,军事节制调度,都依靠杨仪办理。魏延性格矜持高傲,当时众将都避而让之,只有杨仪对他不加忍让,魏延最为忿恨,如同水火不能相容。诸葛亮深深爱惜二人的才干,不忍心偏废任何一方。

费祎出使到东吴,孙权酒醉,问费祎说:“杨仪、魏延是放牧的小子,虽然曾经以鸡鸣狗吠的本事有益于时务,但是既已任用他俩,情势不能轻视。如果一旦诸葛亮不在了,必定发生祸乱,众人糊涂,不知道对此要用心防备,难道这就是所谓谋及子孙吗?”费祎答道:“杨仪、魏延的不和,是起因于忿,而没有黥布、韩信的叛逆心意。如今正在扫除强敌,统一华夏,功劳依靠人才来成就,业绩需要人才来扩展,如果舍弃他们而不任用,防备他们造成后患,就如同防备发生风波反倒废弃舟楫一样,不是最好的办法。”

诸葛亮病危的时候,与杨仪及司马费祎等安排死后退军的调度,命令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在他后面;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出发。诸葛亮去世,杨仪秘而不发丧,让费祎去魏延处揣度他的意向。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还有我在。相府亲信和官属,便可将遗体送往归葬,我当亲自统率各路大军攻击贼军;怎么能因一个人死而废弃天下的大事呢?何况我魏延是何等人,就应当被杨仪布署约束,作断后的将军吗?”私自和费祎共同拟定行将留下的军队,让费祎亲笔写信连同自己签名,传告下面将领。费祎欺骗魏延说:“我当为您回去向杨仪解释,杨仪是个文官,很少经历军事,一定不会违抗尊命。”费祎出来,策马奔驰而去。魏延旋即后悔,但已追不到费祎了。

魏延派人窥探到杨仪等人打算按照诸葛亮既定的计划,各军营依次带领部队撤还。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没有发兵之前,率领所属部队径先南归,所过之处烧绝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说对方叛逆,一天之内,羽书一并送到蜀都。汉主以此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允、蒋琬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命令砍伐山林打通道路,日夜兼程行进,紧随在魏延之后。魏延先到,占据南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等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何平叱责先登上南谷口的士兵说:“诸葛公死,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魏延的部众知道魏延理亏,不愿为他卖命,都四散逃走。魏延独自和他的儿子共几个人逃奔汉中,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他们,最终诛灭魏延三族。蒋琬率领宿卫各军北行救难,行出几十里,魏延被杀的音讯传来,于是还军。开始时,魏延想杀杨仪等人,希望时论以自己代替诸葛亮辅政,所以不向魏投降而南还攻击杨仪,确实没有叛逆之心。

各路大军返回成都,大赦天下,赐诸葛亮谥号忠武侯。当初,诸葛亮曾上表汉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家中子弟衣食,自有富裕,我没有别的收入增加家产。在我死之日,必不让家内有多余的绢帛,家外有多余的钱财,而有负陛下。”最后,果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赞诸葛亮说:“公行赏不遗忘疏远的人,处罚不宽恕亲近的人,封爵不允许无功者取得,刑责不因为是权贵而免除。这就是贤能者和一般人都能够忘身报国的原因。”

当初,长水人校尉廖立,自以为才气名声都适宜作诸葛亮的副手,常因职位调动频繁,抱怨诽谤,怏怏不已。诸葛亮罢廖立为平民,放逐到汶山。到诸葛亮去世,廖立流着泪说: “我终身不得翻身了!”李平听到噩耗,也发病而死。这是由于李平常常希望诸葛亮再次收用自己,得以补过,而料想后来的当权者不能这样做的缘故。

蜀地民众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祭庙,汉主不准。百姓于是随着岁时节令在路上自己祭祀。步兵校尉习隆等向上建议: 请在靠近诸葛亮墓地的沔阳,建立一个祭庙,断绝私人祭祀。汉主同意了。

刘禅任命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授予符节,督领汉中,任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管国事,不久又给蒋琬加官行都护,授予符节,兼益州刺史。当时刚刚安葬统帅,远近都惶惶不安,蒋琬则出类拔萃,处在百官之首,既没有悲戚的面容,也没有高兴的样子,神态举止,如同平日。于是逐渐赢得人心。

吴国听说诸葛亮去世,害怕魏乘机攻取蜀地,增加巴丘守军一万人,一是打算用以救援,二是打算待机分割。蜀国听到后,也增加永安的守军以防止非常情况发生。刘禅命右中郎将宗预出使东吴,孙权问道:“东吴与西蜀,犹如一家,可是听说西蜀却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军,为什么?”宗预对答说: “我认为东吴增加巴丘的军队,西蜀增加白帝城的守卫,都是符合时势的必然举动,都不足以互相询问。”孙权大笑,称赞他抗言不屈,言无所隐。对他的礼遇仅次于邓芝。

诸葛亮使用激将法逼司马懿出兵,辛毗节制司马懿,按照魏的先前对策行事,司马懿也是小心谨慎,明于事理,按兵不动,以待事变。诸葛亮知人善任,推荐蒋琬、费祎,卒如所料,使得蜀汉政权在内忧外患中得以继续支持下去。

杨仪、魏延矛盾的存在及其激化,孙权已预先料知,费祎使用金蝉脱壳之计,逃离魏延,魏延缺乏当机立断和深谋远虑,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决策失误,终遭灭族之灾。

诸葛亮被司马懿誉为“天下奇才”,其政治韬略内蕴深刻,主要有安抚百姓、健全和建立典章制度、执法严峻和公平无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