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慑之以害:孙权病逝,诸葛恪杀孙弘,迁诸王》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慑之以害:孙权病逝,诸葛恪杀孙弘,迁诸王》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吴国的潘皇后性情刚戾,孙权染病后,潘后派人向孙弘询问西汉吕后行使皇帝权力之事。左右之人不堪忍受她的虐待,乘她昏睡之机,把她勒死,又宣称她是暴病而死。后来事败露,犯罪被杀的有六七人。

孙权病情危重,召诸葛恪、孙弘、滕胤以及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人入卧室内,嘱托后事。四月,孙权去世。孙弘平素与诸葛恪不和,害怕被诸葛恪整治,于是封锁消息先不发丧,想要假造诏令杀掉诸葛恪; 孙峻把此事报告了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前来议事,就在座位中把他杀了。然后举行丧礼,给吴主加谥号为大皇帝。太子孙亮即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建业。闰月,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葛恪下令罢免了充作朝廷耳目的各官,原宥拖欠的税赋债务,免除关税,推重施恩泽于百姓,众人皆大欢喜。诸葛恪每次出入,百姓们都伸着脖颈想看看他的模样。

诸葛恪不想让各位王公居住在江边兵马要塞之地,于是让齐王孙奋迁徙到豫章,让琅邪王孙休迁徙到丹阳。但孙奋不肯迁徙,又多次触犯国家法度,诸葛恪就给孙奋写信说:“帝王的尊贵是与天同位的,因此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仇人中有善人,不得不举荐,亲戚中有恶人,也不得不诛杀; 所以顺承天命治理万物,先以国事为重,然后再考虑家事,这是圣人所立的制度,是百世不变的法则。当初汉代刚刚兴起之时,封了许多子弟为王。他们势力强大后,就开始作乱图谋不轨,上则几乎危害国家,下则兄弟之间骨肉相残,其后加以惩罚戒备,认为诸王势力加强是国家之大忌。自光武帝以来,分封诸王有一定制度,只允许他们在宫内自娱自乐,不得到百姓中去;至于参与政事,与宾客交往,都有严格的禁令;这样才得以保全安定,各自安享其福禄地位,这就是前代得失的经验教训。先帝以古代的经验教训作为今日之借鉴,为防止作乱的萌芽,考虑到后世的长治久安,所以在卧病之日,就分散诸王,让他们及早到达各自的封国,频频下达了很多诏令,规定了严格的禁令条款,戒令的内容无所不至。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要上使国家安定,下则保全诸王,让他们及早回到封国,使百世后的子孙能继承祖宗基业,不会出现危害国家和家族的悔恨之事。对待父辈,您应该常常想着周朝太伯顺从其父的志向; 对待兄弟,您应该常常念及汉朝河间献王和东海王刘强恭顺兄弟的节操; 对待自己,您应该把前世那些骄横恣肆荒乱无耻之王记在心中以为警戒。但是我听说您自到武昌以来,多次违背朝廷诏令,不受制度约束,擅自调兵遣将来管理保护您的宫室。另外您的左右亲随有犯罪之人,您应当上表禀告,并把他们交付有关官员秉公处理,但是您却擅自下杀死,而不把事情明确报告。中书杨融,亲自接受诏书,您应当恭恭敬敬地听他的意见,但您却说: ‘我就是不听禁约,能把我怎么样!’ 听到您这个话,我们上上下下都十分震惊,没一个不感到寒心的。俗语说: ‘明镜用来照形,知古为了知今。’ 您应该深刻地记住鲁王孙霸的教训,改变目前的言行,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尽心地恭敬朝廷,这样,您的欲求都能得到满足。如果背弃忘却先帝的教导,对朝廷怀有轻视傲慢之心,那么我宁肯辜负您,也不敢辜负先帝的遗诏; 宁肯被您所怨恨和仇视,又怎敢忘记尊奉主上的权威而让诏令不能在藩臣中实行?以前鲁王如果极早地听纳忠直之言,对朝廷怀着惊惧恭敬之心,就能无穷地享受福禄,怎会有灭亡的灾祸?良药苦口,只有病人才会甘之若饴;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之人才能接受。如今我们这些人恭恭敬敬,想为您解除危险祸患于萌芽之中,扩展您富贵福禄的基础,因此不知不觉地说得十分尖锐,希望您三思!”齐王收到信后,非常惧怕,随即就迁徙到南昌。

孙弘谋泄而败,诸葛恪因谍报而握有主动,取得政权后,锐意革新,顺从民意。迁徙诸王,除去隐患。这在韬略上为釜底抽薪,调虎离山。在具体形式上,诱之以利,慑之以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虽循循善诱,却绵里藏针;虽和颜悦色,却义正词严。最后较好地处理了齐王拒迁问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