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权达变,临机决断》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通权达变,临机决断》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邓艾到达成都,刘禅带着太子、诸王以及众大臣共六十多人两手反绑用车载着棺材来到邓艾的军营门前,邓艾持朝廷所赐的符节解开刘禅等身上的绳索、焚烧了棺材,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宽恕了蜀国君臣。

邓艾检查约束魏军将士,没有虏掠的现象。安抚接纳投降归顺的人民,让他们依旧从事自己的职业,因此蜀人都称赞邓艾。他又依照东汉时邓禹的前例,秉承皇帝的意旨任命刘禅代理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都封为驸马都尉。蜀国的官吏都依他们原来官位的高低封为魏国的官员。有的兼任邓艾的下属官员。以师纂兼任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分别兼任蜀中各郡的太守。派人在绵竹筑起高台作为京观,以表彰魏军战功。魏军战死的兵士,都和蜀军一起埋葬。

由于取得攻蜀的胜利,邓艾十分自负地对蜀国的士大夫说:“你们幸好遇上我,所以才有今天,倘若遇上吴汉之类的人,已经全被消灭了。”又说: “姜维自然算得是一时健儿,遇上了我,所以就没有办法了。”有见识的人都笑他。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二月,朝廷下诏书说:“邓艾扬威耀武,深入敌寇的巢穴,斩杀敌将拔除敌旗,将凶恶的敌人悬首示众,使称帝伪主,俯首请降,那些多年来逃脱诛杀的罪魁,在一朝之内被平定。出征之师在预定的时间内胜利结束,如云开席卷,扫荡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战胜强劲的赵国,吴汉擒拿公孙述,周勃平定七国,计较功劳、评论美绩,都不能与他的功勋相比。现在任命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每人食邑一千户。”

邓艾对文王司马昭说:“用兵有先扬声威然后实战的,现在凭借平蜀的声势去攻东吴,东吴震惊恐惧,正是一口气将它占领的时机。但是在大规模兴兵作战之后,将士们疲劳,不可以立即使用,暂且慢慢来吧; 留下陇右兵两万人,蜀兵两万人,煮盐炼铁,作为军备和农业的需要之用,并且造作船只,预备顺流而下进军,然后派使者以安危利害警告东吴,东吴必然归服于王朝的教化,这样就可以不用征战而平定了。现在优待刘禅以招致孙休,安定西蜀的士子、黎民而使远方的人来归服。如果押送刘禅到京都,吴人会认为这是流放,那么对于倾向于归顺的心没有鼓励。应当暂时让刘禅留下来,等到明年秋冬,那时东吴也足可以平定了。我认为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财物,供他左右的人生活需要。扶风郡有个董卓坞,作为他的宫室。封他的儿子为公侯,在扶风郡的县里享受食邑,以此来显示归降后朝廷的优待和宠幸。开放广陵、城阳两郡接待吴人的归顺,那么吴人畏惧朝廷之威、感怀朝廷恩德,看到这种形势就臣服了。”

文王派监军卫瓘晓喻邓艾说: “行事都必须先报告,不能擅自施行。”

邓艾又回复说:“我受命向西征伐,秉承朝廷授予的指挥权的策命,首恶现在已经归服,至于秉承皇帝意旨任命一些临时性的官职,以安定刚刚归附的蜀人的心,这是符合权宜之计的。现在西蜀全部归顺,地域南至南海,东接吴、会,应当早些安定。倘若等待朝廷的命令,道路往返,拖延时日。依照 《春秋》一书的古义,大夫一旦离境出征,安定社稷、有利于国家之事,是可以擅自决定的。现在东吴没有归顺,势力同西蜀相连,不能够拘泥于常规而失掉大好时机。兵书上说过,进击不是为了求名,应退却时也不能为了避罪而不退。我邓艾虽然没有古人那样的节操,终究也不能怕自己遭到嫌隙而损害国家利益。”

邓艾虽远离京都,可以因敌制变,但此举在实际上形成了对司马氏权力的威慑。邓艾已坐在刀山火海之上,却不自知大祸临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