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本,守道见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步骘接替陆逊担任丞相,仍然还是教诲培养门生,手不释书,穿的衣服居住的地方就和一般儒生一样。但是家里妻妾却服饰奢华绮丽,因为这很有点被人讥刺批评。他在西陵二十年,邻近敌方对他的威望很是敬重。他性格宽和大度,很得人心,喜怒不表现在脸色声音上,但是内内外外都严肃有序。
赤乌十年(公元247年)步骘去世,他儿子步协承袭爵位,并统辖步骘所管的军队,被加授为抚军将军。步协死了,步协儿子步玑承袭侯爵。步协弟弟步阐,继领兵业为西陵督,被加授为昭武将军,封为西亭侯。凤凰元年(公元272年),朝廷召步阐为绕帐督。步阐父兄几代在西陵,突然接到征召入京的命令,自以为失职,又担心是被人诬陷祸害,于是就据守西陵投降晋朝。步阐派了步玑与弟弟步璇到洛阳去当人质,晋朝让步阐担任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给他以三公的仪仗待遇,又加授他侍中,给予假节兼领交州牧,进封他为宜都公;步玑被授为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授为散骑常侍,兼领庐陵太守,改封为江陵侯;步璇被授予给事中、宣威将军,进封为都乡侯。晋朝命令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前去救步阐。孙皓派遣陆抗往西进军,羊祜等人于是逃走退去。陆抗攻破了西陵城,把步阐等人杀死,步氏一家灭绝,只有步璇延续祭祀香火。
时人总结步骘的韬略,归其核心是以德为本,守道见机。从步骘的一生言行来看,其韬略之学大部源自儒家。
颍川人周昭著书称赞步骘和严畯等人说:“从古到今贤士大夫之所以丢了名丧了命,家族毁败,祸害国家的,其原因并非只有一个,然而归纳其主要的,总结其经常发生的,不过四个方面罢了。急于议论是其一,争名夺势是其二,拉帮结派是其三,务求速成是其四。急于议论就会伤害别人,争名夺势就会失去朋友,拉帮结派就要欺蒙主上,务求速成就会不顾道德,这四者不去掉,没有谁能保全身家的。当代君子中能不犯这四者的,也屡屡有之,难道只有古人能这样吗?但要说到其中突出的,没有谁能像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及张奋威那样美善的人。《论语》说: ‘夫子善于有步骤地诱导人学习’,又说: ‘促成别人的好事,不助成别人的坏事’,顾豫章具有这些美德。‘远望他,觉得庄严可畏,接近他了,又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非常严厉’,诸葛使君有这种风格。‘庄重而又安详,有威仪但不凶猛’,步丞相表现正是如此。好学但不是为了做官,心中不抱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得名利的想法,严卫尉、张奋威做到了这些。这五位先生,虽然德行互有高下,程度有所不同,至于他们对事物、对道德的取舍标准,不犯上述的四种过失,则可说是完全一致的。从前丁谞出身于孤寒之家,吾粲出身于牧童,顾豫章表彰他们的善行,把他排入陆逊、全琮等人的行列中,因此人才没有被埋没而社会风俗变得淳厚。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三个人,从前当平民时互相友好,那些品评人物的人便分别他们三人的才德高下。起初,严卫尉排第一,其次是步丞相,最后才是诸葛使君;后来他们三人一起奉事明主,参与治理国家政务,他们各自当官当百姓的才能是不同的,排起名次来就正好和当初相反了,这就说明了社会上一般人所品评论定人物的品位是常常不值得重视的。至于三位先生交情的友好,始终没有一点儿欠缺,这难道不是古人那样的朋友交情么! 再有鲁横江从前统率上万军队,屯驻在陆口,这是世上美好的事业,不论才能高下,谁不希望能够如此?但鲁横江死后,严卫尉被挑选出来接任他的职位,他自以为不具备将帅才能,坚决推辞,最终没有就任。后来他迁任九卿,又改任八座之一的尚书令,这职位的荣誉不足以拿来自我炫耀,所得俸禄也不足以使自己生活得太好。至于诸葛使君、步丞相两位,都做到上将的位置,富贵极了。严卫尉对他们二人既不有所要求,两位先生也不向上称赏荐举他,他们各自保持自己的志节,保持着自己的好名声。孙子说: ‘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与人相争,有志同道合的一群但不拉帮结派’,他们三位有这种作风呢。还有张奋威的名声,也可说是和以上三位差不多的,担当一方的防卫任务,承受上将的职责,和诸葛使君、步丞相完全一样。然而若论经历的国家大小事件,比功劳的大小,实际上有先后大小的区别,所以他们爵位的荣耀也有不同。但张奋威非常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心里不抱不合道义的欲望,凡事不作没有节制的企求,每当登上朝廷庙堂,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言谈语气一副忠贞的样子,无论什么都是忠心耿耿。叔嗣虽然亲近显贵,张奋威言谈中担忧他将败亡,蔡文至虽然疏远贫贱,张奋威说起就称赞他的贤能。女儿嫁给太子,受礼遇却像被人吊丧一样惴惴不安,最使他激昂兴奋的追求,只是专注于人才物理,人、事的成功与失败,都像他所预料的一样,他可以说是坚守正道,洞察事机,崇尚古风的君子。如果说到治理国家,率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奔驰杀敌,建立霸王的功业,这五位算不得特别超人一等。但说到他们的纯洁守礼,有欲求而不苟取,在当时无论升官降职,都能保全名誉德行,他们远远超出一般世俗,实在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大略地论述他们的事迹,以便给将来的君子看。”
周昭,字恭远,和韦矅、薛莹、华覈一起撰述《吴书》,后来担任中书郎,因事被捕入狱,华覈上表救他,孙休不听从,于是被处死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