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寇准

北宋谋略家。字平仲,华州下 (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分极高,勤劳攻读。太平兴国五年(980)考中进士甲科,经宋太宗殿试,一试得中,受任大理寺评事,实任太名府战安县(今河北成安)知县,奖励耕织,鼓励垦荒,政绩卓著,百姓称赞,数年间屡屡升迁,官至枢密副使等职。在宋太守处理重大问题时,直言往诉,甚至挽衣留谏。曾当面揭露中书省、枢密院二府长官贪赃枉法,执法不平之事。其忠言直行,甚得嘉许。宋太宗把寇准比之为唐太宗的魏征。淳化二年,受诬被贬为青州知府。淳化五年(994)应召返京,赞同宋太宗果断地立赵恒为皇太子。当宋太宗妒嫉太子受民拥戴时,顺情诱导,且哄且劝,“全国拥戴太子,自然是拥护陛下的英明决策,这正是国家的洪福”,一则析明了义理,二则满足了太宋“至高至尊”的虚荣心,一言之下,免除了许多国事、家事纠纷。至道年间(995—997)安抚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番民骚乱,调节当地各族人民的关系。景德元年,用智敦促宋真宗御驾亲征,越澶州督战辽兵,这是寇准一生中最杰出的建树。虽然,在主和派占多数、真宗厌战的情况下,在宋军初战有利可望取得更大成果的形势下,出于百般无奈,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即使如此,倘无寇准忠于国事,发愤御侮的高尚精神和机智、果敢、坚决、镇定的斗争艺术,河北地区将长期沦于辽兵的铁蹄之下,后果更不堪设想。天圣元年(1023)病逝于被贬地雷州。寇准智则智矣,善断大事,但他更为显明的品格是清正、刚直。一生慷慨多大志,然而却屡进屡退,最后死于偏远的荒州,徒使胸中抱负半付流水。论其根由,主要在于北宋社会的昏暗、腐败,使清正之人难容于邪枉之徒;其次,则在于他处世有违刚柔相济之道,尚嫌缺乏深沉和大度。这对于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谋略家来说,应是不容忽视的基本素质。寇准这方面的缺限也可使后人警醒。凡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既要不离正道,又要回旋曲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