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字孔明,琅琊郡阳苑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躬耕南阳,大量阅读兵法和先秦各家著作。后经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策,为刘备创业建国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明确的行动路线、步骤和策略,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联吴抗曹,火烧赤壁,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占有荆州南部四郡和益州安定南中,七擒七纵孟获;五次挥师北伐,“出师未捷身先死”,于建兴十二年(234)积劳成疾,逝于军旅之中。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人物之一,不仅有多方面的杰出才能,还具有多方面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运用神奇的韬略和巧妙的谋划,出奇制胜;他深刻、清晰而有条理地分析风云变幻、动乱不已的汉末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行动计划、纲领和正确策略,勾划了三国鼎立的蓝图,既高瞻远瞩、雄心勃勃,又脚踏实地、切实可行,三国历史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隆中对策的正确性和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及惊人的预见性;他最早提出了以孙权为援的策略,亲手缔结了孙权联盟,并以此为一项基本策略,而不是权宜之计,当这个联盟在此后受到各种干扰破坏和被削弱时(刘备伐吴),总是极力维护它,当它一度破裂时,尽最大努力重建基本稳定的孙刘联盟,对吴国、蜀国的安全和发展,对三国鼎立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吴蜀之间不但再无战事,甚至协同作战,南北策应,夹击曹魏;他采纳“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对西戎南夷的少数民族重在“和”、“抚”的政策,消除心理对立,辅之以军事行动,平息少数民族的叛乱,对维护蜀汉的安定和统一起到很大作用;他还十分重视和发展南中经济,派人推广牛耕,传播农业技术,发展手工业,倡导民族和睦,促进了南中地区的安定;他内修政理,抚百姓,示仪思,约官职,从权利,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发展生产,休养生息,讲武练兵;他在五次北伐中,表现出的以弱攻强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决心,他作战常采取声东击西的计策,易于取胜无风险,他采取了一项有远见的战略措施,即屯田。还设计制造了“木牛”、“流马”,改进连弩,并推演兵法,创设了一整套巧妙无比的行军、作战以至宿营的章法,名叫八阵图。这些都闪耀着他谋略智慧的光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