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刘彻

即汉武帝,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前140—前87年在位。少时聪明,喜爱文学,善诗赋。前元七年(前150)立为皇太子。16岁(前140年)即位皇帝,镜意进取,试图改革,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用儒家思想统一法纪,统一人民;从理论上论证诸侯必须完全受皇帝支配,不得自尊自专;反对用严刑对待人民,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限民名田”以“塞并兼之路”来防止贫富分化,缓和阶级矛盾,加强思想统治。他推行由郡国推举贤良方正的政策,为有用之才开仕途,数千计良才被授官,破格录用了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为谋士郎中,在牧羊人中提拔了卜式,在商贾中擢升了桑弘羊,在奴隶中发现了大将卫青,在降虏中任用了金日蝉。诸如孙弘、董仲舒、韩安国、司马迁、霍去病、苏武、张骞等一大批文才武将,辅佐在刘彻周围,形成了封建时期辉煌时代。武帝元朔二年(前127),用主父偃策,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得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王国势力。实行察举制度,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扩大仕途。设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刘彻采取恢复发展生产之策,加强全国经济控制。统一货币,铸币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营盐铁,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统一调剂全国运动和物价,使国家掌握大批物资,保持物价平衡。后行“算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他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开凿漕渠、六辅渠等,推广代田法,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对外采和攻之策,曾于建元二年(前139)与元狩四年(前119)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族和西域各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又派唐蒙至夜郎,先后在西南设立犍为等七郡。从元光二年(前133)起,对匈奴发动三次反击;元朔二年(前127),派卫青率军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手),击败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控制河套地区。前123年派霍去病、卫青率军深入漠北,大破匈奴主力,追至颜山(今蒙古高原抗爱山南面)赵信城,匈奴远迁,漠南无王庭,终解匈奴之威助。武帝一生虽出现广建宫室,挥霍,徭役繁重,但他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历史上荣耀一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