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石三畏

原籍山西太原人,以民籍[1]属直隶交河(今河北省交河县) 。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进士,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天启元年 (1621)授文登县知县。原文登西关东岳庙有进士刘启先撰写的 《石公去思碑》 ,称三畏任职文登时,“政妙宽严,操懔冰玉[2]。矜[3]逃亡之屋,曲[4]为招抚,而鸿雁[5]兴歌; 悯称贷[6]之众,任其银钱,而苌楚弗叹[7]。督月会,定季考,起人文于渤海;修明伦堂[8],崇文笔峰[9],助地灵于山城。鸡犬桑麻,安堵如故,一琴一鹤,潇洒古今。曾日月之几何,而文山之光景大有殊焉矣。”根据以上记述,则三畏在文登时廉洁无私,颇有政绩,盖初登仕途,尚具天良。《明史》 因其末路狼狈,遂称其为县令时大著贪声[10],与事实不符。石三畏在文登任满迁曹县,政绩卓异,擢 (zhuó)为御史。后谄附宦官魏忠贤[11],成为 “十孩儿”之一,为虎作伥,陷害忠良。一日赴戚畹家宴会,醉后令优人演《刘瑾酗酒》 ,魏忠贤之侄魏良卿在座,告知其叔,惹怒忠贤,将石削籍归田。及至忠贤事败,石三畏反以此为受害者,官复原职。后为南京御史朱纯所劾,仍被免官。

据文登市张家产镇冷家村 《卫氏家谱》记载,该族即明朝魏忠贤之后,逃难至文登,改姓卫。魏忠贤后人为何逃来文登?分析认为,石三畏在文登为官时,政声显著,文登又地处海边,人情淳朴,可能在魏忠贤倒台时,其子为避仇人追杀,在石的指引下,逃往文登避难,改姓隐居。

【注释】

[1] 民籍: 居民的户籍,区别于军籍、乐籍等。

[2] 政妙宽严,操懔 (lǐn) 冰玉: 意谓政治清明,宽严适度; 为人端正,廉洁无私。

[3] 矜 (jīn): 怜悯、同情。

[4] 曲: 委曲周到。

[5] 鸿雁: 谓因灾难而游离之民。亦称“哀鸿”。

[6] 称贷: 告贷,向人借钱。

[7] 苌楚弗叹: 苌楚,植物名,羊桃、猕猴桃,柔弱蔓生,果细小,可食。苌楚弗叹,即不叹苌楚。典出 《诗·桧风》 : 隰(xí)有苌楚,猗傩 (nuó) 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朱熹谓: “政繁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如今,无“政繁赋重”之苦,故民不作苌楚之叹。

[8] 明伦堂: 指孔庙的大殿。明伦,懂得人伦,旧指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9] 崇文笔峰: 建起高高的风水塔文笔峰。文笔峰原在文城苏家河南山,石三畏建,俗称五里塔,旨在振兴文登科考。高11.4米,7层,砖塔石座。毁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中。

[10] 大著贪声: 谓贪污的臭名远扬。《明史·阉党传》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记载: 三畏,交河人。知文登、曹二县,大著贪声。

[11] 魏忠贤: 明朝宦官。手下有“五虎” “五彪” “十狗”“十孩儿” “四十孙”。媚事者拜伏呼其为九千岁,各地督抚建生祠以祀。思宗即位,遂发其奸,命逮治,乃自缢死。崇祯二年(1629) ,定逆案,其党大部分被斥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